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品格·心理]当难搞的我 碰上更难搞的你

发表时间:2021-09-28 11:16:00    来源:品格少年
  进入青春期后,和父母的关系似乎自然而然就紧张起来了,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都想试着去理解对方,最后却往往很难做到。一个良性的沟通必然是双向的,但不巧的是,在我们进入了折腾不止的青春期后,父母往往也步入了中年,这个被坊间戏称为“第二次叛逆期”的阶段……
  青春叛逆遇上中年危机
  众所周知,处在青少年期的我们,以难搞、自我、叛逆、追求独特等标签闻名于世,好像到了这个年龄阶段不多折腾一下,就对不起自己的青春年华似的。
  父母想让我们往东,我们却偏偏想要往西,倒不是不认可父母的观念,就单纯觉得皮这么一下就很开心。但不幸的是,往往我们皮这么一下,就直接将父母给引燃了,最终以不欢而散收场。而且很多时候,引发战争的并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反而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日积月累下来,竟成了我们和父母之间的高墙。
  青春期象征着自我意识的觉醒,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我们却往往忽略了另一个现实:父母已经步入中年、进入更年期了,而这样的身心转变,往往会引发常被心理学界谈论的“中年危机”。
  他们会显得比从前更加敏感易怒、阴晴不定,对我们好像也没有从前宽容了,他们嘴上说着我们是一群令人费解的年轻人,但他们自己也显得特别难搞又顽固,让人没有去了解他们的欲望。于是,当青春期对上中年期,两代人之间的战火就这么被引发了。
  被“轻视”的中年人
  论资排辈的话,中年这个概念出现得比青少年晚得多。心理学家奥威尔·G·布里姆就很不客气地指出:“中年——30岁至70岁,以40岁至60岁为核心——是人类发展中最少被描绘的领域。”我们聊童年、青少年、老年,就是不聊青年和中年,好像人一旦过了18岁,他的心理状况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1957年,在英国精神分析学会的一次会议上,40岁的埃里奥特·杰奎斯宣读了一篇自己的论文,首次提出了“中年危机”这个概念;6年后,他重写了一篇更为成熟的论文,一经发表便引爆了舆论,终于让“中年”这个被轻视已久的话题登上了热点。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死亡焦虑、生存压力、人际矛盾等等都压了上来,于是便引发了中年人的心理危机。想要活出自我的他们变得像我们一样难搞,但现实却不允许他们像我们一样任性,这样矛盾的心理,是需要我们去理解的。
  始于爱,终于宽容
  建立一段良好的关系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开始于彼此之间的爱意,完成于互相之间的宽容。在青少年期,我们会因为各种困难,有些顾不上沉下心来好好地理解父母的境遇,毕竟那是我们还未曾经历的生活,仅靠想象不可能真正懂得个中辛酸;我们也很难完全规避和他们之间的冲突,毕竟我们想独立、想离开,他们却会对此感到很不适应。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但我们能做到的,是去理解中年也是一个充满了困难的年龄段,物质、身体、心理上的许多变化都会让父母变得焦躁,可能会莫名其妙地训斥我们,甚至彼此之间的矛盾会爆发在我们看来很没有意义的小事上。人在冲动时往往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我们如此,他们亦是。因此,当双方都冷静下来时,不妨抓紧时机开个家庭会议或者给彼此写些什么,语言的力量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如此,再怎么难搞的我们,都会因为这样的宽容,拥有许多内心的柔软。(文/刘一昕)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