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品格·焦点]校园欺凌,深不见底

发表时间:2021-09-26 15:47:00    来源:品格少年
  四川新津和安徽歙县日前接连发生的两起未成年人恶性事件,又让“校园欺凌”重回大众视线,安徽省合肥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会会长林林表示,这仅是校园欺凌的冰山一角。“孩子的行为都是心理的投射,校园欺凌‘冰山’下的97%都没有被看见。”
  历年的调查触目惊心
  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首尔发布了全球校园欺凌现状的最新报告。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有将近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学校欺凌。
  2019年,中国最高检第九检察厅厅长史卫忠在北京召开的推动加强和创新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以来,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校园欺凌犯罪案件3407人,起诉5750人。
  而民间组织腾讯网曾发起的一次校园欺凌样貌调查数据显示:36000名网友参与调查,超过一半的人表示亲身经历过校园欺凌,其中有1/4的人欺负过别人,而大部分人只是旁观者。
  2021年4月,山东师范大学校园欺凌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张文新带领团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系统性校园欺凌调研,来自全国13346名中小学生参与其中,“结果不容乐观”。早在1998年,张文新就曾带领团队开展了国内首个校园欺凌调研,时隔23年的两项调研结果还显示出更多的一致:中小学生受欺凌发生率随年级的升高而下降,但欺凌他人的比例总体上具有稳定性,其他一致性还包括: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欺凌他人,也更容易受到欺凌;发生欺凌最多的场所是厕所、上下学路上……
  此外,一个庞大的旁观者群体在此次调研中被“发掘”出来。调研结果显示,每起校园欺凌事件中,80%以上的学生对此知情,而其中一半以上的学生要么在旁起哄煽风点火,要么默默观看然后离开。
  校园欺凌的界定
  2021年6月1日起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对“校园欺凌”进行了定义: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等5种行为。
  而法律层面落实到具体行为中,校园欺凌可分为“一般欺凌”“中度欺凌”和“严重欺凌”三个阶段,具体表现为:
  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
  欺凌者恃强凌弱给被欺凌者身体和心理造成轻微痛苦,其行为没有违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
  ● 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的;
  ● 侮辱其人格,程度较轻的;
  ● 损坏他人财物,财物价值较低的;
  ● 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贬低或者侮辱他人人格言论的。
  情节较重的中度欺凌
  欺凌者恃强凌弱的行为尚未构成违法、对被欺凌者身体和心理造成明显伤害,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比较恶劣的中度欺凌事件:
  ● 对被欺凌者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等物理攻击的;
  ● 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和诽谤被欺凌者的;
  ● 在社交媒体用图像贬低或者侮辱被欺凌者人格的;
  ● 强脱被欺凌者衣物的;
  ● 强索被欺凌者财物的;
  ● 其他情节比较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
  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
  欺凌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
  ● 经过学校教育再次恃强凌弱的;
  ● 在社交媒体上传被欺凌者受欺凌图像的;
  ● 行为违反治安管理法规,但未满十四周岁不予处罚的;
  ● 行为违反治安管理法规,但依法属于不予处罚;
  ● 携带刀具等器械威胁或殴打被欺凌者的;
  ● 多次强脱被欺凌者衣物的;
  ● 多次强制索要被欺凌者财物的;
  ● 其他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
  方法:向校园欺凌说“不”
  我是学生,可以这样做:
  1. 保持镇定,懂得求救: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有机会求救。
  2. 主动避险:远离无人监管的地带,避免单独一人行走。
  3. 保证人身安全:一定要以自身安全为先,事后再向老师或家长报告。
  4. 及时报告:不要害怕或觉得告诉老师或家长是懦弱的表现,这恰恰是一种勇敢行为。
  5. 在学校多参加集体活动,多结交朋友。
  6. 锻炼身体与心理承受力。
  7. 看到欺凌事件,想办法去帮助受欺凌者,或者报告给老师。
  8. 拨打“12348”法律援助热线,寻求法律途径帮助。
  我是受害者家长,可以这样做:
  1. 控制情绪,保持理性,立即查证、判断事情的具体情况,以免使孩子陷入自责和无助。
  2. 稳定孩子情绪,共情,陪伴,倾听,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3. 与孩子交流、讨论,鼓励孩子谈论,让孩子相信我们。
  4. 第一时间找班主任协调,必要时可找学校管理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
  5. 避免让孩子玩网络暴力游戏或看暴力影视剧。
  6. 给孩子做好表率,不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
  7.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并且建立自信心。
  8. 寻求专业人士从心理层面给予帮助。
  9. 保留证据,用法律的武器保护孩子。
  我是施暴者家长,可以这样做:
  1. 清楚地告诉孩子不可以用武力解决和同学之间的冲突。
  2. 给孩子安排一个有效而非暴力的惩罚。
  3. 重视对孩子的底线教育和人格教育。
  4. 与学校合作矫正孩子的攻击行为,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
  5. 避免让孩子玩网络暴力游戏或看暴力影视剧。
  6. 家长要以身作则,维持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要向孩子示范如何控制情绪,不能使用暴力解决问题。
  7. 对孩子鼓励,尊重,表达爱,让孩子得到自信与滋养。
  (文/张怒涛)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