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呈现:
9岁的堂堂成绩不好,不讲卫生,同学不喜欢他,他也不喜欢同学。本来,他是个老实孩子,从不与他人发生冲突,现在他感受到别人的恶意,变得偏激,只要人家对他稍有冒犯,他就会偷袭对方,并且下手不轻。
爷爷说,堂堂是跟老人长大的,父母很少管。他们很心疼这个胆小的孩子,怕他吃亏,就告诉他:“如果有人欺负,可以打回去。”现在他转学来城里,有点难以融入环境,经常被其他家长投诉,老人不知如何处理,感觉一团乱麻。
老师劝告老人:“孩子还是交给父母来管。”但老人说,堂堂的父母只惦记着玩,根本不会管孩子。
现在“一团麻”的局面依然照旧,堂堂已开始厌学,觉得别人不喜欢他,爷爷奶奶也帮不上,一天早上,他竟然悄悄逃学了……(文中为化名,报道已征得家长同意)
因处理不好各种关系,9岁的堂堂已有退缩的想法和行为。人是社会化动物,不管我们是否愿意,都得和各种人建立并维持好关系。孩子的关系网相对简单,通常是父母、祖辈、老师和同学,但对堂堂来说,这些简单的关系都出现了问题。
在家庭内部,一方面父母缺位,另一方面抚养人教养方式单一:“如果有人欺负,可以打回去。”这简单粗暴的“打回去”,意味着社交冲突升级,更大的麻烦随之而来。久而久之,孩子无法习得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难以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在学校层面上,同伴关系给堂堂带来的是不断的负面反馈。情感上的不喜欢和不接纳,导致在解读社交行为时出现误读,误读又导致攻击行为,而攻击行为又招致愈加不被接纳。缺乏社交能力的堂堂,很难凭自身力量来打破这个怪圈。
帮助堂堂,要从家庭和学校两个层面下功夫。在家不要干瘪地讲道理,多倾听和理解他的感受,有助于处理其负面情绪,建立自信应对社交冲突。在校可借助师生力量,建立稳定的社交锚定点,比如推荐学校里情绪稳定、社交能力强的孩子和堂堂结对,先建立一对一关系获得堂堂认可,再通过引导和模仿习得社交技能,同时帮他解决社交冲突。
家庭与学校同时发力,才能有效帮助堂堂重建社交自信,提升社交能力。(心理咨询师:杨眉 巴黎第八大学精神分析硕士、成都市金沙小学心理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