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品格·故事]“菌草之父”林占熺

发表时间:2022-01-18 18:08:00    来源:品格周刊
  “一带一路”改变了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活,中国技术为许多人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带来了希望。菌草技术正是这些中国技术中的一种,而“菌草之父”林占熺,正是热播剧《山海情》中凌一农的原型。
  孤注一掷 研究菌草
  林占熺是从闽西大山林里走出来的农民孩子,他从小立志学农,高考时填的志愿全是农业院校。1983年,福建农学院最年轻的干部林占熺来到福建省长汀县考察,这里是福建省较早开始香菇栽培的地方。
  当时,很多地方掀起培植食用菌热,食用菌作为经济作物,生产周期短,见效快,许多农民都投入了食用菌种植。但林占熺发现,砍树种香菇不仅没有让当地人富起来,反而导致生态失衡、土地沙化、悬河高耸,进一步加剧了贫穷。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世界普遍使用的食用菌种植技术是“段木栽培”技术,也就是用木头、木屑栽培香菇。要种蘑菇就要砍树,蘑菇多了,树木反而少了。“菌林矛盾”成了世界级难题。
  考察回来后,林占熺辞去官职,开始寻找‘林木栽培’的替代方案——以草代木的菌草研究。刚着手研究菌草时,林占熺既没有实验室,又没有设备、资金和资料,于是他买了一根铁线,作为分离菌种的工具,又向农学院工程队借了5万块钱,建造了一间简陋的实验室。
  当时,林占熺一个月的工资只有40多元,5万元对于他来说是一笔巨款。背负着巨大的压力,经历了无数次试验、许多次失败后,林占熺在成千上万种野草中选择了芒萁,当第一朵香菇在芒萁上生长出来时,他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林占熺的菌草技术成功后,获得了国际金奖,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一位美籍华人对林占熺的这项技术非常感兴趣,辗转联系上他,邀请他和爱人一起到美国的农场工作,给他们开出的月薪高达14000美元,而且还可以帮助其申请绿卡加入美国籍。这个薪酬是林占熺当时工资的1000多倍,一旦同意,家里的经济条件就会获得很大改观。
  他最终做出了决定,非常平静地告诉对方说:“如果去美国的话,只能富我一家人,我留在中国,可能会让千千万万贫困农民富起来,这是我的追求。”对方听后也深为感动,没有再勉强,还表示以后有什么需要,可以鼎力相助。
  历经艰辛 推广菌草
  下定决心后,林占熺开始将这项技术向农户进行推广。他首先选择了福建尤溪县,哪个村穷,就往哪个村跑,只是尤溪县他就跑了100多个村。当地的菇农因为从来没听说过野草可以种香菇,很多人都用怀疑的眼光看他,有的人甚至还怀疑他是骗子。
  为了消除大家的疑虑,林占熺当众向菇农承诺:“亏本的话我赔偿,挣钱的话归你们!”就这样,才有20多家菇农愿意带头尝试。林占熺驻地农户两头跑,有一次,他乘坐的客车翻下十几米深的山沟,左肋骨断了两根,考虑到正是出菇的关键时节,他在医院仅仅住了4天,甚至连绷带还没有解掉,就执意要出院。面对医生的劝阻,他说:“我与农户有约,不能失信于人。”
  最终,这20多家菇农全部获得了好收成,大家一看,纷纷表示愿意加入。尤溪条件简陋,有时候,林占熺晚上就睡在肥料仓库,肥料味道熏人,他忍着,虫往身上爬,他就用衣服把脖子裹起来。但是,听到粉碎菌草的声音,他心里就舒服极了,因为这声音代表着农民对菌草的积极性。
  后来,林占熺又去帮扶彭阳县的邻县——彬县。到了彬县后,他建议当地农民利用窑洞种蘑菇,后来试验也成功了,在窑洞中顺利种出了蘑菇。1997年,林占熺又去宁夏支援扶贫,历经艰辛,也终于成功。
  1997年,菌草种植走出国门,在中国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给当地创造了数10万个就业机会,为发展中国家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同时,在国外总结的菌草治沙等经验也进一步回馈了国内工作。以草代木培育菌菇,全国一年可以少砍树2000万立方米。林占熺团队已选育出从黄河上游青海省到下游山东省均适合种植的巨菌草和绿洲系列菌草品种,希望能在黄河两岸建立菌草生态屏障。
  如今,已经78岁的林占熺仍然工作在一线,让菌草在黄河变清过程中起到作用,是他的下一个目标。
  品格呈现:爱国
  热爱祖国,忠诚于国家。
  编者说
  林占熺献身科学,研究出菌草技术,不计个人得失,把菌草技术无私奉献给了老少边穷地区。他用发明创造和无私奉献践行了自己的爱国精神。(张婧/整理)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