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陆 | 注册

[品格·放映室]树上有个好地方

发表时间:2021-06-09 15:07:00    来源:未成年人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好老师,不仅能为我们答疑解惑,在某种程度上或许还能改变我们人生的轨迹。
  一个“熊孩子”,如果遇到一名好老师,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电影《树上有个好地方》吧。
  剧情简介
  故事讲述的是20世纪 90 年代末、发生在陕西关中农村一个小学生的成长故事。在以成绩高低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环境中,调皮的“巴王超过”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同,与成人世界充满了“斗争”,直到有一天,他的处境因为前来代课的粉提老师而改变了。
  影片的主角是一个叫巴王超过的小学生,这个有点另类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他的期盼。爸爸姓巴,妈妈姓王,希望他能超过所有人,所以给他取名巴王超过。但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超过不仅没有超过其他人,成绩还老是拖班里的后腿。
  这一天,当其他同学们都在捧着书背课文的时候,超过拿着一根带勾的杆子,踩着同学的肩,靠着学校阅览室的窗户,想要把里面的一捆娃娃书勾出来。
  就在娃娃书快要到手时,校长突然出现在身后,对着他一顿吼,把他带到了办公室训话。原来这捆娃娃书是当初领导来学校检查前,校长号召大家把家里看过的书都捐到学校,许诺他们可以交流着看。喜欢娃娃书的超过很兴奋,把自己珍藏已久的娃娃书全部上交了。但领导来校检查走后,学校阅览室的门却没再开过,所以他才想把书拿回来。可是校长却不认这一套,说他的行为是“偷”。校长承诺,如果考了双百分就把书还给他。
  虽然超过嘴里说着“100分就100分”,但他依旧是那个背课文被留到最后、下课后偷偷跑到河里去游泳的调皮学生。为了惩戒他,班主任老师把他的座位调到了最后一排。直到班主任老师临近生小孩,代课老师粉提的到来,超过的处境才迎来了转机。
  粉提老师和凶巴巴的班主任不一样:她说话很温柔,最关键的是,她对超过没有偏见。看他坐得太远,就把他的位置调到了正常的座位。
  更让大家高兴的是,粉提老师提倡大家读课外书,说这样有助于写作文。她出面向校长把阅览室的书借了出来,让班里的同学阅读。巴王超过自荐当上了图书管理员,每天负责给同学们登记借阅信息,这让从来不受老师和同学待见的他很开心,一下就有了责任感和价值感。
  因为担任图书管理员的缘故,超过和老师接触的时间增多了。为了回报老师对他的信任和喜爱,他也用自己的方法对老师好:带老师去野外玩,给老师捡鸟蛋;让木匠爸爸做了木头斜角给老师垫不平整的床脚,甚至把老师带到他的小天地——一棵茂密的树上,那里藏着他的各种小玩意儿。两个人像朋友一样相处,这是超过最快乐的日子。
  没多久,县里的评比考试要来了,这一次采用各校轮流监考的模式,成绩还会影响学校的评分。校长下令暂时取消音乐、体育、美术课,超过还被校长在会议上点名。校长叮嘱粉提老师要严加看管超过,说别让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
  粉提老师却说这个娃挺聪明的,其他老师带着嘲笑的语气说道:“聪明?学习不行,捣蛋起来一个顶10个。”
  为了迎接期末考试,校长让粉提老师收回了班里的课外书。粉提老师鼓励超过,告诉他好好复习,争取语文数学都及格,超过一口应承下来。这次他不仅是口头上答应,也在行动上做出了改变。从这天开始,课堂内外都会看见他抱着书学习的身影。晚上在家,他点着蜡烛也要做完作业。
  考试前一天,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超过还是动了歪心思,把知识点写在身上,想要作弊,结果被路过的粉提老师看见。粉提老师第一次对他生了气,带着他来到河边,让他把写在身上的答案都洗掉了,并对他说:“你可以不及格,但是你不能作弊,不能做一个不诚实的人。”
  一周后,期中考试的成绩下来了,超过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两门功课都及格了,语文还考了76分,进步明显。为了鼓励他,粉提老师特意向校长申请,想给超过发一个学习进步奖,但校长一口回绝了,说没有这个规定。
  思考良久,粉提老师用自己的口红给超过做了一个学习进步奖的奖状。拿到奖状的超过开心得不得了。他让妈妈把奖状贴在自己的床头,美滋滋地进入了梦想。
  可惜的是,没隔多久粉提老师因意外受伤离开了学校。她本身只是一名代课老师,自己也要继续学业,所以没办法再回校授课。但她给超过写信,告诉他,感谢他在那段时间带给自己的快乐,也希望他好好学习,做最真实的自己。她有机会还会回来看望同学们。
  虽然粉提老师离开了,但超过已经变了,学习变得积极,还能协助同学做班级的管理事务。这是粉提老师对他的鼓励和爱起到了作用,让这样一个调皮捣蛋的熊孩子变成了一个有责任心的小男子汉。
  品格呈现:真诚
  粉提老师虽然只是一名代课老师,但她对学生有一颗真诚的心,不仅在课堂上教给他们知识,还极力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做真实的自己。(《品格周刊》何玲/文)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