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品格·话题]丢失现实感是件可怕的事情

发表时间:2024-12-30 15:26:00    来源:品格少年
  你会和AI谈恋爱吗?美国一14岁少年塞维尔就和AI谈起了恋爱,后来,为了能和AI永远在一起,他选择了自杀。塞维尔的悲剧,源于他的“弱现实感”,找不到生活的动力,也不知道如何应对现实的问题,于是他躲进了虚拟世界。而这样的弱现实感很多人都有……
  生活被“完美”安排,高焦虑的学习环境,再加上沉溺网络,无意义感笼罩着青少年,14岁少年的自杀不能完全由AI背锅。本期我们邀请了精神分析家赵旻来谈谈“现实感”。
  弱现实感源于生活简化了
  当下的弱现实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最显著的一个原因在于:很多人都生活在一个被简化的环境里,尤其是青少年,这样不行、那样不许,每天的生活轨迹不过是从一个“格子”移动到另一个“格子”,生活中很难遇到刺激他们成长的事物。
  但人都有自己的需要,在满足需要的同时,经由身体,我们会感受到人间百味——是人间百味为我们打开了世界,让我们感受快乐,并促进我们发展。就像刚出生时,大人用奶嘴喂养我们。在体会到奶嘴的快乐后,我们出于需要,要么不断咂巴着嘴,在想象中回味吃奶时的快乐;要么使出浑身的力气喊、动,想要获得更多,由此学会说话、走路。
  AI和电子屏幕就像平淡生活里递来的一个假奶嘴,从视觉和听觉上吸引我们。但这份快乐是短暂的,就像我们砸吧着嘴回味奶嘴味道时那样,是一种幻想的快乐。一旦余味散尽,摸不到实体,就会感到空虚、无力,无所适从。
  丢掉幻想满足 体验真实疼痛
  少年人对这种无力感的体会尤为强烈,因为这个年龄段正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
  我们透过AI和电子屏幕,看到了精彩纷呈的生活,很容易也生出那样的期待。就像那位14岁少年塞维尔,AI的即时回复与无所不谈,让他以为人与人的相处就应该是这样,可回归现实才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说的话未必有人在意,甚至好朋友也会意见不合、发生争吵。当幻想与现实偏差越来越大,我们很容易陷入怀疑、迷茫、焦躁……
  但别怕,心理治疗师伊米·洛说:“混乱是你成长的一部分,当你感到焦虑或沮丧时,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生病了,你可能正处于觉醒的边缘。”而觉醒的第一步,就是丢掉那些幻想性满足,忘掉对人生的设定,去体验真实的疼痛,疼痛,就是刺激。
  去户外 视野敞亮心就敞亮
  如何提升自己的现实感?赵旻建议重视开动身体为自己服务,并积极参加户外活动。
  小A,从小在父母带动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每个周末都坚持外出活动。外面的海阔天空能开拓视野,社交能提升阅历,小A做事也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比如高中时选科,当时的主流观点推崇数理化,但他坚持选文科,理由是他觉得历史、地理能为自己提供养分——他希望自己所学的,是真正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
  人是社会性生物,小A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正是长期的户外体验让他习得了经验,这样才能打破人云亦云的屏障,找到适合自己的路。事实也证明小A的选择没错:随着AI技术的发展,牛津大学预测,未来有一半左右的职业将被淘汰,只有那些和人的身体、精神相关的知识能持续发展,而这些恰恰是小A所关注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倡导现实感,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的现实感足够强,有了切实的身份认同,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找准定位。
  后 记
  很多时候我们判定自己有没有做梦,就是掐自己一把——痛,就是真实。生活也是如此,当你感觉到痛时,那才是一切故事的开始。除了去户外,我们或许还可以尝试养一只猫、种一盆花、每天运动两小时、每天坚持写文章……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就有了和这个世界的联系。(文/王亚军)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8-8696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