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品格·心理]这个包包有点“痛”

发表时间:2024-12-09 16:23:00    来源:品格少年
  全红婵的乌龟包或许是今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时尚单品之一,一眼就能看出她对乌龟的喜爱。她为什么要背这么扎眼的包呢?大家又为什么喜欢把自己的喜好挂在包上呢?
  万物皆可“痛”
  这些年,“痛包”成了大街上越来越常见的风景线,这些挂满各种吧唧(徽章)、玩偶、挂坠,五颜六色的包很难不吸引大家的目光。
  一开始,大家是在普通的背包上别吧唧、挂挂件。后来则出现了带有透明夹层的包,这种包能更好地保护大家心爱的谷子(英语goods音译,即周边产品),同时兼顾展示兴趣的需要,因此很快就成了扎痛包(装饰背包)的首选。
  最近,有些爱好者已经不满足于实体痛包,开始扎电子痛包:将一个不熄屏的平板放入透明夹层中,在屏幕上循环播放自己喜欢的东西。
  除了痛包外,还有痛车、痛床、痛杯、痛伞等等,可谓万物皆可痛。痛的元素也不只限于动漫游戏,明星艺人、学习工作等,甚至连药盒都被人扎成了痛包。
  “痛”是我们的需要
  一位痛包爱好者说:“我最爱的东西,要让全世界都知道。”可我们为什么这么热衷向别人显示自己的热爱呢?
  日本东洋大学副教授藤本贵之说:“痛包是一种自我展示欲和高度自豪感的体现。对于年轻人来说,手头的徽章等周边产品是一种简单地展现自我喜好的物品。”痛包上的元素就像暗号,能让同好一眼辨识出自己想传达的信息,不在圈子里的人就自然而然被排除了。
  在社会心理学家亨利·塔伊费尔和约翰·特纳眼里,对痛包的这种热爱源自我们的社会认同需要,即需要通过自己所属的圈子和群体,来认识自己是谁、自己是否优秀等。
  青春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此刻思考“我是谁”“我要成为谁”,而找到一个圈子,是形成自我认知的最快速有效的方式。
  所以说,通过“痛”来展示自己的个性与喜好,的确是我们的一种需要。
  “痛”真的很快乐
  进一步来说,当我们对所属圈子非常有认同感时,不仅会乐于彰显自己属于这个圈子,还乐意寻找那些和自己属于同一个圈子的人,与他们建立联系。
  这个过程能有效地增加我们的自尊水平,对自己的热情和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满足。
  并且,在圈子里我们也能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有人愿意倾听我们、共情我们,并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我们支撑。
  这些感受都是我们成长的养料,所以“痛”真的很快乐,它是我们认知自我的一个必经过程。心怀热爱都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不妨就大胆地把它挂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吧。(文/刘一昕)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8-8696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