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品格·说文]柳有两副“面孔” 清高是它 势利也是它

发表时间:2024-03-29 15:37:00    来源:品格少年
  原文链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天到来是从柳树发芽开始的,历代文人也不吝词藻去描绘柳,让它成为古诗词里吟诵最多的植物。如今,柳枝、柳絮、柳树都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为我们展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
  柳枝:折柳送别的离情愁绪
  《春夜洛城闻笛》是李白游洛阳时所作。那一晚,诗人闲坐窗前,忽听远处飘来一阵笛声。李白循声望去,却怎么也寻不到吹笛人的踪影,反而勾起了思乡之情。
  这思乡之情是怎么产生的?其实就是洛城的柳树和笛声。柳树历来就有倾诉离别之情,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表达战士出征时的离情别绪,到汉代的灞桥折柳送别……柳意为“留”。
  而古人“折柳送别”时,往往还会吹笛或放声歌唱,所以很多文章常把二者联系在一起。试问这样的文章看多了,再看到柳笛相和的情境时,何人不起故园情呢?
  柳叶:枯荣轮转见证人事变迁
  古人为何爱咏柳?
  这是因为中国早期的人类临水而居,而柳性喜湿,生命力极强,在全国都有分布,自然和我们的生活分不开。
  尤其是一树柳叶:柳叶抽丝意味着春天到来,柳叶繁茂则迎来了夏天……
  柳叶把季节轮转诠释得淋漓尽致,自然容易让人产生岁月流逝的感慨,就像赵蕃的“蕉心待雨慵能展,柳叶非秋间自零”。
  寒风袭来,柳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就像诗人青春不再,只剩下自己对着空荡荡的庭院,感叹着人生虚无、时光易逝。
  柳树:高洁品格的象征
  刘禹锡在《杨柳枝》词中喟叹:“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说桃李一时的鲜艳怎比得上垂杨长绿不衰。可见柳树坚韧的生命里,成为了很多清高坚贞之士的自我写照。
  这一象征意义最早可追溯到魏晋时期,柳树的秀美疏朗和当时人们的主流审美相符,很多人借此来代指男性的潇洒气度。后来随着陶渊明写下《五柳先生传》,柳树更是成为不慕虚荣、高洁隐逸品格的代表。
  柳絮:讽刺小人见风使舵
  与柳树的清高坚贞相比,柳絮却常被世人鄙视。这主要因为柳絮太过轻薄,很容易随风飞扬、飘忽不定,所以文人们常借此讽刺那些毫无立场之人,如杜甫的“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那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忧国忧民的诗人看着眼前繁花似锦,心中却很感伤。他是那般嫉恶如仇,可也因此得罪了权贵,抱负难以施展,只能在破败的茅屋里勉强度日。所以,诗句表面在说柳絮的“癫狂”,实际是在讽刺朝中那些见风使舵、随波逐流的小人。(文/王亚军)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8-8696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