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品格·说文]韩愈:给自己当伯乐的千里马

发表时间:2024-01-24 16:57:00    来源:品格少年
  原文发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马说》(韩愈)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近日开播,首期介绍了韩愈。韩愈为何能成为大家公认的“唐宋八大家”之首?或许从《马说》中就能看出缘由。
  《马说》:韩愈的失意之作
  韩愈的父亲韩仲卿曾做过武昌县令,按理说其家境不错。但不幸的是,韩愈3岁那年父亲离世,投奔哥嫂不过7年,哥哥也因病离世。之后他们又经历战乱,四处流离,等嫂嫂郑氏好不容易拉扯他长大,家里早已一贫如洗。
  好在韩愈自幼好学、过目不忘。等到学成,韩愈远赴长安想博取功名,可日子一天天过去,直到家乡传来郑氏离世的消息,他才惊觉转眼已是10年寒暑。
  10年间,他参加了户部进士科、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前后7次未能入选。其间又3次上书宰相,没得到答复;3次登门拜访,也被“阁人所辞”。他失望了,写下《马说》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失意之余 另辟蹊径
  韩愈只是为千里马鸣不平吗?显然不是,他更想借此劝诫统治者应尽心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完善人才机制。但10年的碰壁经验说明了,劝诫是没有用的——即便《马说》的批判辛辣直接,即便大家公认韩愈有大才,可封建统治者还是不会轻易为寒门破例。
  这条路走不通,就换条路再走。于是韩愈做了个大胆的决定:离开长安,先后在宣武节度使董晋、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府中做了推官。
  799年冬,张建封派韩愈进长安朝正(朝贺新年),勾起了韩愈对长安的留恋,于是再度参加考试。或许是有了地方上的经验,这次韩愈不仅中了,还很快被任命为四门博士,多年夙愿终得实现。
  谁说千里马只能等伯乐
  再回到《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话虽没错,但换个角度看,就算是伯乐,等到学会相马的本事也需要时间与阅历。这时,一味等待伯乐赏识未免太过碰运气。我们应该怎么做?韩愈其实打了个样:
  一是学会举荐自己,就像韩愈在长安3次上书宰相,去地方主动投奔节度使,即便遭遇失败,但总有一个地方能接纳自己。
  二是“挨饿”之时,哪怕“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也要经得住风雨,不堕其志。
  三是认真吸取每一次经验教训,让自己的平生所学落到实处。
  总之,我们不能被动等待别人来发现自己,而是要做自己的伯乐。挖掘自己的特长,发展自己的技能,并抓住机遇展示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相信这也是韩愈其人、其文,能感染无数后人的重要原因。(管东方,兴宁市华侨中学语文教师)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8-8696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