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国潮·合流]文化是个混血儿

发表时间:2024-01-25 10:42:00    来源:品格少年
  很多我们以为很中国的事物,实际也有外国元素,正因有新鲜血液的不断汇入,中国文化才能在几千年的变迁中始终保持勃勃生机。世界上每一种能流传至今的文化,皆是如此。
  翻开琵琶的族谱
  如今广受喜爱的中国传统乐器琵琶,其实就是个典型的混血儿。
  100%中国血统的琵琶是直项琵琶,它在秦朝时就登上了历史舞台,被称作“秦汉子”。
  经由丝绸之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则是曲项琵琶,《隋书·音乐志》中就记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
  后人结合这两种琵琶的优点,逐渐改进,制造出如今我们熟识的琵琶。
  唐贞观年间,一位出身于西域疏勒(今新疆喀什),名叫裴神符的宫廷乐师,对琵琶弹奏的技艺进行了革新,改横抱式为竖抱式,弃用拨子,改用五根手指弹奏。
  他用这种全新的技法弹奏了自己的原创乐曲《火凤》,在长安一时风头无二。
  这位西域乐师改进的演奏技法,被中原乐师吸收、传承,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民国时期,刘天华先生又提出对琵琶进行改革,按照西方的十二平均律增加琴码,让它既可以演奏传统乐曲,又可以演奏西洋和现代作品,与交响乐队合作。
  正是通过不断汲取中外文化的优点,琵琶才能成长为如今的模样。
  汉语里的外来客
  在语言中,文化交融的痕迹也无处不在,我们的母语——汉语里,就有很多从别的文化里“借”来的词。
  许多我们熟知的事物名称,其实就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例如:蒲桃(葡萄)、安石榴(石榴)、苜蓿、师子(狮子)、酥、玻瓈(颇黎、玻璃)、燕支(胭脂)、琥珀……
  汉语里也有很多来自古印度梵文里的词,如:世界、眼界、过去、现在、未来、因果、眼光、圆满、妄想、茉莉……
  晋代《南方草木状》中就记载:“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
  中国古代称呼年长的男性为“兄”,但唐代以后,“哥”开始在口语中替代“兄”。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王力先生指出:“哥”可能是外来语,来自北方游牧民族。
  我们熟悉的“车站”也是外来词,站是蒙语jam音译,原意指路,后来指驿站、车站。《元史·兵志四》记载:“元制站者,驿传之译名也。”
  变化中的文化与世界
  中国文化素来以包容见长,许多外来的事物早就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如辣椒其实是一种在明代后期才传入中国的美洲植物,不少人以为川渝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着爱吃辣的习俗,但这里的“古”,最远也只追溯到清朝中后期。史料记载,贵州、湖南一带最早开始吃辣椒的时间在清乾隆年间,而普遍开始吃辣椒更迟至道光以后。
  真正意义上传统的川菜、湘菜其实是不辣的,例如开水白菜、锅巴肉片等。但辣椒的传入,赋予了中国传统菜系新的风格底色,激发了各地大厨们做菜的灵感。
  文化与世界,就是在这样的融合中,不断自我革新、不断传承变迁、不断发展向前的。(文/刘一昕)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8-8696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