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育儿·互动乐园]孩子发展急不得,顺应规律即可

发表时间:2022-10-28 18:10:00    来源:育儿周刊
  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这个是普遍的依据,有什么科学的方法去测评自己的孩子是否达到每个阶段的要求?以及,更重要的,在幼儿园阶段,更多是培养孩子的感知运动、准运算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所以应该减少学科类的培训。但是虽然国家“双减”,不过还是会发现很多学习过学科类的孩子,小学1-2年级的发展就是迅速很多,如何去处理和平衡这样的问题呢?
——成都市金起点东篱幼儿园 严浩辰爸爸
  是一位很关注孩子发展的爸爸,点赞。
  第一个问题,所有的测评工具及方法都只能参考,不能作为标准一一应对,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特点都不一样。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5个领域,对学龄前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学习与发展进行了描述,严爸可以了解一下,但依然要记住,《指南》也是“指引”和“导向”,不是标准。
  第二个问题。幼儿园学习以游戏为主,不能进行学科教育,其根据是尊重学龄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科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主,对孩子的逻辑抽象思维、书写能力要求较高。而人的思维发展是从直观到具象再到抽象的过程,幼儿园孩子的思维处于直观和具象阶段,逻辑抽象才刚刚萌芽,进行学科教育孩子根本无法吸收,只能强行灌输。而握笔写字是非常精细的运动,三四岁孩子的小肌肉还未发展到那个程度,手部力量不足,强行要求不仅影响手部发育,还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但是,幼儿园没有进行学科教育,不代表孩子没有学习,在手工、建构、阅读、种植、美术、运动等游戏活动中,孩子语言、运算、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得到发展,而且是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的,会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据我们走访小学老师和家长的经验,幼小衔接最重要的是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虽然有的孩子提前学习了学科知识,刚进入小学看似适应更快,但往往后劲不足,会出现“三年级现象”。而那些没有提前学习、但学习习惯好的孩子,到小学中高阶段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读者报·育儿周刊》执行主编 黄小容)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