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品格·榜样]作家李娟:去爱 去生活 去受伤

发表时间:2024-07-15 15:55:00    来源:品格少年
  本期人物:李娟
  中国当代作家,籍贯:四川乐至
  朱自清散文奖、人民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代表作:《九篇雪》《遥远的向日葵地》《我的阿勒泰》
  5月7日,8集迷你电视连续剧《我的阿勒泰》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播出,观众反响热烈;而此剧原著、作家李娟的创作人生,也再次激励着无数追梦人。
  儿时求学,苦中阅读
  生于新疆的李娟很小就被送回四川乐至,和外婆一起生活。
  没有当地户口,读书是个大难题。靠捡废品为生的外婆四处哀求,仍改变不了李娟经常转学的命运。“新生”李娟经常被同学欺负,幸好她在文字中实现了自我沉浸和疗愈。
  一年级时,她在外婆捡的废品中发现一张旧报纸,挨个认着自己认识的字,发现这些字串起来竟然能表达出完整的意思。自那以后,外婆捡来的废报纸和旧书籍,她都如饥似渴地阅读。“我从小喜欢读书,没有人指导过我该读什么书,能看到什么就看什么,不分青红皂白地读,泥沙俱下地读。”
  李娟经常转学的命运持续到中学,地点也扩展到四川新疆两地。虽然学校在变,但李娟爱阅读的习惯没变。她最喜欢读《铁木前传》。“虽然看起来是个莫名其妙的故事,可是它很吸引我,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吧,哪怕看不懂你也会为它沉迷。”
  成名作遗失,凭记忆复写
  在再次随母亲返回新疆进入富蕴县二中上高中后不久,李娟索性选择了辍学,跟妈妈学过裁缝、开小杂货铺,也去乌鲁木齐打过工,但那都不是她想要的人生。
  看了10多年的书,李娟想动笔创作的种子终于在1999年生长。特别是第二年外婆摔跤住院期间,李娟一边照顾外婆一边写作,整个冬天,她用一本散文集《九篇雪》写下了对一段爱情的执念。首稿写好后,李娟去乌鲁木齐投稿,途中却把所有手稿遗落在了车上。回到富蕴县,李娟硬是凭借惊人的记忆力,用几个月的时间复写出第二稿。
  这部作品成了李娟的成名作,她也被人们看到并认可。《九篇雪》先是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后又在伯乐、作家刘亮程的促成下,于2003年出版面世。此后,李娟以自己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生活和所见所闻为创作题材,相继写出《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等作品,轰动文坛。
  我的命运就是写作
  李娟从小的愿望就是当一名作家,小时候就喜欢把自己所遭受的、目睹的、感受的全部记下来。
  经历少年坎坷的她,内心始终有着对阅读的爱和对写作的信念,就算她后来去当地宣传部的工作经历,也是为了写作。“那份工作让我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来保障最基本的写作条件。而辞职也是为了写作,因为我感到工作太忙,写作时间不够。”
  为了展现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人文风情,李娟深入游牧民族,和牧民们同吃同住,一起经历大自然的洗礼,写下真实的文字。“我是大量地写,大量地否定和修改,有时改到最后甚至背离最初的想法。”自谦为“写作者”的李娟说,她很享受这个过程,“因为我依赖并信任写作,很多时候,我很满意写作这样的命运。”(文/张怒涛)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8-8696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