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中的爸妈,是成天围着柴米油盐和工作业绩打转,偶尔还脾气不怎么好的中年男人或女人。但其实,如果你试着去发掘他们的“牛”,你会发现一个新的他 (她)。
成功本是件小事
很多父母在外面吹了那么多牛,回家却怂了,不敢告诉自己的娃:自己非常了不起。
前几天,儿子学校发了一个通知,说是有职业规划的课程,希望家长能踊跃报名,给孩子们讲讲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我当然第一时间报名了。
儿子困惑地问:“妈妈你很成功吗?”我很坚定,“当然了啊。不信你看看我演讲的PPT。”
他还真的跑过来看。不过不怕,我的PPT模板是黑白主色的,北欧风,特别高级。他一看设计,果然就折服了。
到演讲那天,我的课已经被报满了,娃不能选我的课了,所以去听了其他家长的。
课程结束后,我问娃:“有没有问问选课的同学,妈妈讲得好吗?我精心准备了几个梗,同学们都没什么反应啊?”娃说:“有反应,同学们把你的笑话记下来,手机发给我啦,大家说挺有意思的。”我说:“怎么样,妈妈厉害吧?”娃说:“厉害啊。”
其实所谓的成功,就是这么简单的小事。
我父亲的成功之处
我父亲前年去世了,在他去世后,我思考了很久,他是不是一个成功的人。
他在世的时候,和我们聊天,从来没把自己和“成功”联系在一起。我们姐妹从小就知道,父亲是一个很随性的人,贪玩,脾气好。他年纪大了,经常会和我们说,觉得自己这一生很顺利,大事小情都是我妈操心,女儿都孝顺,很知足。
我父亲养鱼,搞了一个巨大的鱼缸。记得他说:“一直想养鱼,终于实现了。”退休以后买了一个电动车,他说:“年轻的时候就想买摩托车,终于实现了。”70岁的老头,总是穿着运动服,他说:“年轻的时候就想,老了可不能穿得像一个老头。我才不穿那种老头穿的衣服呢。”
我们小时候父亲经常说: “你们可不要像我。”他读书的时候,本来是考取了航空航天大学的,但眼睛受伤,中途退学了,只读了中专。所以,我们姐妹从来没把父亲做过榜样。但在他去世后,我想,能像父亲一样怡然自得地生活,也是相当不错的一个选择。但遗憾的是,他自己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如果他能够告诉我们,这样也是好的,我们也许会少走很多弯路。
换个角度看爸妈
所以,如果你还没看到父母的成功之处,那可能和我一样,用错了看待他们的角度。
有一次我和儿子一起跑步,他瞬间跑得没影了,我还在后面一次呼吸跑6步,慢慢挪。他说:“妈妈跑步好差啊。”我说:“并不差。妈妈从6年前开始跑步,每周都坚持跑5天,从未中断。出差也跑,出去旅游也跑。跑得快慢不重要,但能不能坚持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非常重要。”
“妈妈就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我自己给自己定性。有一次我听见娃和他同学说,我妈去跑步了,我妈特别有毅力。你看,跑得慢虽然显得有点“菜”,但有毅力坚持跑步的确是我的优点吧,是不是值得你们学习?
人们总认为,自己再好,都不足够好,还可以更好。但这种盼望,是一件没有终点的事情,这让我们忽略了很多当下的快乐。所以试着换个角度,去探索爸妈的“牛”吧,你会发现,在很多小事上,爸妈都曾取得那么多成功。既然爸妈都能有那么多平凡却独特的优点,也请你拿出勇气做自己吧。(文/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