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育儿·解读童心]输赢背后,孩子到底在乎什么?

发表时间:2023-04-03 16:15:00    来源:育儿周刊
  @璟睿爸:我和儿子比赛投掷、骑车、下棋时,他总是很快就输了,很是气馁。我觉得应该让着点儿子,时常故意输给他,可他总是不依不饶,缠着我要“再比一次”,有时候还会发脾气。我很纠结,不知道到底该不该赢他。
  比起输,他们更怕虚假安慰
  输了孩子当然会沮丧,但是比起满足胜负欲,他们更在乎游戏过程中的真实感。比如说案例中的亲子游戏,现实的情况就是爸爸比儿子要厉害——这一点孩子心知肚明,甚至会在心目中把爸爸当作自己的榜样。故意输给儿子,看似是一种鼓励,实则破坏了他的这种崇拜心理,同时也会让他觉得爸爸没有认真玩游戏,感到自己不被尊重。
  因此对孩子来说,比起虚假的安慰,真实的挫折或者压力,反而会让他们内心安定。璟睿总想再比一次,正是希望爸爸能够认真点,给自己真实的游戏体验。
  体验真实结果,才会更输得起
  其实家长没必要刻意让孩子赢,因为只要正确引导,孩子自然会更有能力去面对输。家长可以在游戏后和孩子进行复盘,想想是什么让他们输了,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孩子在真实的失败中,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能力的边界,也更容易看到努力后的点滴进步,反而更有利于培养耐挫力和自信心。
  如果确实需要让孩子赢,比较好的做法是让他们“小胜”一番。大人偶尔有些疏忽,冷不丁被孩子抓到漏洞反败为胜,这样的情况是孩子能够接受的,能够带给他们巨大的兴奋感和成就感。
  @子昊妈:和小朋友玩游戏时,子昊经常不守规则。我问他,他就把头一扬:“我要当最棒的!”我开始反思,是不是因为我平时总拿“要当最棒的”来激励子昊,反而让他急功近利了?
  太想赢,可能源自家庭期望
  的确,孩子的观念和心态很可能来自家庭教育的映射。孩子太过急功近利,家长不妨反思,是不是家庭教育存在一些偏差。
  案例中的家长平时对孩子要求较高,也有的家长是主观没有要求,但稍不如意就向孩子传达负面情绪,客观上起到了催迫的效果。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期望和焦虑,担心落后于人,就会特别想赢。
  家长心态放宽,才能更好引导
  要让孩子不再执着于赢,首先要给他们宽松的家庭氛围。家长别为孩子不够优秀而焦虑,也别为孩子事事争先而担忧。毕竟孩子的人格还远没有定型,任何问题都可以及时引导修正,不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
  当我们不再传递焦虑,孩子也不再紧绷心弦一味求胜,就能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输赢。家长可以让孩子感受团队的相互支持,建立集体荣誉感和规则意识。孩子懂得良性竞争,就能把那份好胜心变成积极健康的进取心。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