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品格·随笔]学会做饭 已是小学生劳动必修课

发表时间:2022-11-22 11:04:00    来源:品格周刊
  因疫情防控,各地不时有居家要求。在流行综艺节目中,常出现很多年轻人“不会做饭”梗:锅里牛肉炒得“哐当哐当”响,煎出来的饼“外焦里生”,被戏称为“没有拿手菜,只有烫手菜和切手菜”…… 幽默逗笑之余,引人思考,学会做饭算不算一项生存技能?答案是肯定的。
  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要求小学五六年级学生,“掌握基本家庭饮食烹饪技法,制作简单的家常餐,具有食品安全意识、家庭责任感”。
  学会做饭,成为每一位小学生家务劳动的必修课。
  学会做饭能带给孩子什么?
  有个真实故事:主人公阿花是个日本小姑娘,她4岁时妈妈罹患重病,当妈妈知道自己不能陪伴女儿长大时,只做了一件事,教阿花学做饭及做家务。“阿花,做饭这件事与生活息息相关,我要教你如何拿菜刀,如何做家务,学习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体健康能自食其力,将来无论走到哪儿、做什么,都能活下去。”妈妈教会阿花“世间最了不起的本领”后,不幸离世。
  之后,阿花搭着小凳上灶台,拿着小菜刀在手掌上切豆腐,在热汤中调化开味噌……妈妈生前在博客上记录的点滴,爸爸把这些做成一本书《小花的味噌汤》,后来被拍成电视剧和电影。电影上映时,阿花已12岁,不仅成了料理小能手,所有便当都会做,而且每天都觉得自己很幸福,并坚守当初与妈妈 “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约定。
  妈妈离开后,阿花依然做喜欢的食物,父女内心的悲痛也在日常的每一餐中慢慢治愈。现在普通幸福家庭的孩子,并不缺少妈妈及长辈的照顾,不妨也将学会做饭变成家务劳动的必修课,坚持做出可口的饭餐,从中体会生活的乐趣与意义。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荣誉主任檀传宝所言,劳动教育必须包含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尊重劳动,培养孩子对劳动的内在热情,具备劳动创造积极性等内在素养。在做饭这件看似小事的家务劳动上,蕴含着价值观形成的大时机。
  认识食物、观察食物的生熟好坏,是明辨;自己动手制作食物,即便面临突如其来的考验也能生存,是自立;分担家务,为家庭做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是责任;古有对酒当歌,今有面菜吟诗,还有人为每道菜作诗,与家人一起赞叹美食,是感恩。
  从现在开始,在厨房里给孩子留出一块发挥才能的空间,餐桌上就会增加一份特殊的滋味。(文/田芳)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