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育儿]孩子是要穷养还是富养?穷养富养都不如爱和教养

发表时间:2023-04-03 14:58:00    来源:育儿周刊
  “穷养儿,富养女”,是中国流传很久的一句教子名言。之所以根深蒂固,其中自有它的道理,但不少父母曲解了其中真正的内涵。穷养一旦过度,会使男孩穷了生活,短了志气;富养一旦过度,会使得女孩富了生活,长了傲气。有人说,家里什么条件就怎么养,不刻意过于严厉,也不去纵容,用爱去养吧。
  穷养儿,内涵是要自立和担当
  @胡小明:小时候家庭并不富裕,但也算不上贫穷。从小很多想要的东西,父母总说“咱家穷,没法跟其他小孩子比”。长大后,我一直有种十分自卑的心理,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面对美好事物时,总是下意识觉得自己“配不上”。
  @魔豆豆:自小妈妈把妹妹打扮得像个小公主,花钱不眨眼,而我想买个玩具都要说半天,觉得妈妈偏心,只爱妹妹不爱我。大了虽然理解父母“穷养”的苦心,心里还是委屈。
  我们很容易把穷养儿简单理解成控制孩子生活花销,避免过多物质享受。其实,大多数人把“贫”和“穷”二字混淆了。古代汉语中,“贫”字下面一个“贝”,代表金钱,钱越分越少,物质就匮乏了。“穷”,古体字是“窮”,形容人在洞穴中弓着身体,不得伸展,延伸为精神上的不得志。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穷养儿真正的内涵在于培养男孩能够自立自强,勇于开拓和担当的大志气、大无畏精神。“男孩”到“男子汉”是一个不断自我挑战和艰苦奋斗的过程,试想,如果男孩成人后,面临着身为丈夫、父亲、儿子三重角色,若无主动承担的能力、阔达的心胸和乐观的精神,那么,于己是一种折磨,于他人更是一场灾难。因此,穷养儿的本质并非一种物质上吝啬的爱,而是教会他从小热爱自己动手和独立做事的能力,享受独立带来的自信感,担当带来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富养女 内涵是更多温暖和见识
  @豆三岁:从小爸妈都在外地工作,为了弥补,每次回来都给我买很多礼物,临走时,还塞数百块钱零花钱给我用。爸妈一直认为物质富养就能弥补陪伴缺失的遗憾,其实,虽然物质上比同龄人富足一些,但我内心仍然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粥粥:身边有的朋友认为富养的目的是为了让女儿以后不会被外面金钱诱惑,尽量先满足她物质需求。因此,他们总是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去各种高级的餐厅,认为这样孩子以后才不会被人轻易“拐走”。
  很多人都认可女孩要“富养”,认为给女孩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的话,等到她拥有花一般的年龄,就不容易再被外界的繁华和虚荣所诱惑了。但如果只是想在孩子身上多花点钱就实现“富养”,是片面的。长期过度的物质富养,让孩子想得到的东西轻而易举就能得到,反而可能给孩子造成另一种偏激心态:自己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得不到的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得到。如此,反而容易助长孩子的娇气和虚荣心。物质的富养也并不能取代父母的陪伴,陪伴中的精神富养才是孩子的刚需。我们认为,真正的富养在于从小给予女儿足够的温暖和爱意,让她在无条件的爱中获得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涵养出一种对周围人信任、善意、宽容的禀赋气质,让她拥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见识,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不轻易依附他人,有勇气去探求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以及懂得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
  生活中,爸妈可以这样做
  ◆培养孩子主动型人格
  家庭中,让孩子自主选择,如参与家务、每周菜谱制定,布置自己房间等,多给孩子赋权,能够逐渐培养孩子的主动型人格。
  ◆让孩子看到“可能的我”
  每个人会面对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世界,一个是可能的世界。可能的世界存在于人的思想、精神之中。不仅要让孩子看到现实的“我”,还要让孩子有一个对自我的期待,一个“可能”的我,一个超越的我,让他不断体验向前向上的快乐。
  ◆重视孩子原初体验
  孩子品尝每种食物、身处不同环境、接触不同人物,都会在内心产生不一样的原初体验,或愉悦、或厌恶、或恐惧,这些基本心境影响着孩子看世界看生活的角度,爸妈需关心孩子体验感。
  ◆享受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享受和爸爸做游戏,和伙伴玩水打野战,睡前抱着自己心爱的毛绒玩具……这些内心美好的情感体验都能唤醒幼小心灵,获得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让孩子生活变得快乐与充满意义。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