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育儿·解读童心]不买就哭闹 孩子的购物欲咋就那么强

发表时间:2022-04-25 18:03:00    来源:育儿周刊
  父母或许都有类似经历,带孩子外出时,他们总是见啥要啥,如果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他们往往会哭闹不止,甚至撒泼耍赖,搞得父母很难堪。那么孩子为啥不买就哭闹,父母又该如何引导呢?本期我们一起解读。
  解 读
  为什么不买就哭闹
  孩子在婴儿时期,就学会了用哭声来表达需求。而且此时,妈妈会第一时间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哭”就成了孩子的第一语言。即使长大后,孩子已学会其他表达方式,“哭”依旧是他们最擅长,也最爱用的语言。同时,幼儿往往好奇心强而自控力弱,所以容易出现见啥要啥的情况,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用哭闹来发泄情绪,以求获得成人支持。而且,有些家长出于心疼孩子、避免尴尬等目的,会马上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也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喜欢哭闹。
  支 招
  虽然哭闹是孩子的本能,是其发泄情绪的合理方式,但是父母需要注意养育方式,帮助孩子学会合理提出需求,正确进行沟通。
  三步缓解孩子哭闹
  第一步:平静陪伴
  孩子哭闹时,父母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再去接受孩子的情绪。给孩子一些发泄时间,让他们自己哭一会儿或待一会儿。但是,此时家长需要陪伴与注视着孩子,而不是背对着他们刷手机,甚至远离他们的视线,这样会将“冷处理”变成“冷暴力”,导致孩子认为“妈妈不爱我了”,反而哭闹得更厉害,甚至造成安全感缺失。
  第二步:表达想法
  当孩子情绪平静些时,父母再试着与孩子讲明不能买的原因,阐述的理由要简单明了,便于孩子理解。也可以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问问他们:“你为什么要这件东西?它和家里的有什么区别吗?”孩子在描述的过程中,不仅情绪得到进一步缓解,也会更客观地梳理自己的需求,意识到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个东西,以及该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想法。
  第三步:鼓励安慰
  待跟孩子讲明原因后,父母要适度地安抚和鼓励孩子的情绪,比如抱抱亲亲孩子,告诉他能够自己说出想法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平时,家长可以本着“3∶1”的原则适当满足孩子的愿望,即孩子索要三次,满足一次,这样会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等待和说出自己的想法都是有用的,而且值得被鼓励。
  三点培养孩子消费观
  第一点:建立规则很重要
  父母在尊重和平等的前提下,和孩子进行民主的讨论,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让孩子练习规划、整理自己的生活,等孩子自己作出决策后,和他们一起遵守约定,慢慢教导孩子做事情的分寸和界限,帮助他们建立规则意识。这样当孩子有需求时,会按照约定与父母进行商量,而不是用哭闹来要求。
  第二点:把握分寸是学问
  孩子看到东西就想要,这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如果父母过度节俭,长期拒绝与压抑孩子的需求,反而会让他们缺乏安全感,转而对物质产生更强烈的执念。因此父母要结合家庭客观条件,把握好“买”与“不买”的分寸,同时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与陪伴,让他们感到内心富足,明白物质不等于爱。
  第三点:自己的钱自己花
  孩子对金钱缺乏认知和概念,容易在物质需求上无止境,父母可以从小培养他们的金钱观。这并不是要教孩子如何挣钱,以及谈论金钱的重要性,而是让他们对物品的价值有简单认知,并能有计划地消费。比如关于压岁钱该如何花,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引导他们建立合理的使用规划,并在日常消费中按照计划使用,这样,当需求超额时,孩子也不会再一味索要。(文/李杨;专家支持/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 林晓舒)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