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小时候很勤快,不仅主动学做家务,有时还抢着帮大人做事情。可是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反而变懒了,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愿做了,对于父母的求助也是推三阻四。那么孩子为何会有如此变化呢?本期,我们一起解读。
故 事
以前在家里,豆豆总是抢着扫地和择菜。但是因为那时豆豆年纪还小,很多事情都做不好,有时还会帮倒忙,妈妈便常说:“这些不用你做,你快去玩吧。”如今豆豆已经上大班了,妈妈想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豆豆反而不听使唤了。妈妈生气地说:“以前不喊你做,你吵着要帮忙,现在让你做了,你却不愿意了,咋越长大越懒了呢?”
解 读
自我发展,孩子学会选择
孩子两岁左右,自我控制能力开始发展,他们会惊喜地发现,通过控制小手可以完成许多事情,这让他们变得喜欢到处帮忙,什么都想尝试一下,显得更为勤快与主动。但是随着孩子的意识发展与经验积累,他们尝试和帮忙的愿望会逐渐降低,更愿意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游戏、绘画和手工等,并认为这些比做家务更有趣。所以通常不是孩子变懒了,而是他们有了更想做的事情。
事事代劳,孩子啥都不会
“你还小,这活你干不了”“这些小事妈妈不用你帮忙”……这些话不少家长都曾对孩子说过。当孩子小时候想要尝试做家务时,有些家长会因为觉得他们做不好,或是担心他们有危险,而拒绝孩子的参与。其实,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不给他们机会去尝试,那么孩子不仅会缺乏动手能力,学习的主动性也会被磨平,导致其认为做家务是大人的事,自己不用做也不用学。
处处否定,孩子渐生抵触
有的家长喜欢指挥孩子做家务,但是在孩子尝试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地唠叨与挑剔,甚至埋怨孩子总也学不会。对于孩子的劳动成果,他们也不会表示感谢,反而嫌弃孩子做得不够好。家长这样的言行不仅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也会让他们对做家务心生抵触,逐渐变得什么都不愿意做。
支 招
别急着给孩子贴标签
家务活对成人来说都是重复与繁琐的,更别说孩子了。所以当孩子不愿意做家务时,不要急于给他们贴上“懒惰”的标签,可以耐心询问原因。如果他们正在做感兴趣的事情,不妨允许他们忙完后再做家务。如果是其他原因,家长可以多给孩子一些理解与支持,毕竟孩子的责任心与行动力,需要逐渐培养与积累。
家长要学会“偷懒”
家长如果过分勤快,孩子反而可能什么都不会。所以家长有时要适当“偷懒”,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可以先让孩子从擦桌子、扔垃圾等简单的家务活做起,逐渐培养劳动的能力与意识。在态度上,父母切忌使用命令式口吻,可以采取游戏或求助的方式,这样孩子会更有成就感,也更愿意参与家务。
放手让孩子自由发挥
孩子并非天生就会做家务,出现纰漏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培养孩子的劳动兴趣,比教授他们技能更重要。所以,对于孩子做家务这件事,家长要保持乐观和尊重的心态,可以给他们一些指导与建议,但不要过分干涉与要求,让孩子有充分尝试的空间,鼓励他们自由地探索。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孩子也会从中获得快乐,感受到做家务的乐趣。
父母的劳动态度决定孩子的生活底色
生活之中,如果父母总在抱怨家务的繁重,那么孩子也会觉得做家务很辛苦。如果父母总在设法逃避家务责任,那么孩子也不会愿意主动参与家务。所以,要想孩子愿意做家务,父母首先要乐于做家务,态度上不抱怨,行动上不应付。而且,父母要引导孩子认识到,通过做家务可以把生活打造得更美好,让家人变得更幸福,那么他们自然也会成为勤劳而有责任感的人。(文/李杨;专家支持/陶杏华 精神分析家、四川省心理学会理事、成都精神分析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