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品格·故事]跪地救人的英雄医生

发表时间:2021-09-26 14:13:00    来源:品格周刊
  今年夏天,郑州暴雨肆虐,到7月20日晚,郑州地铁五号线沙口站至海滩寺站附近,众多人员被水围困。危急关头,一名年轻人逆行救人,从下午6点多钟到夜里12点钟,跪在地上做了6个小时的心肺复苏,救助了20多名受伤乘客。他就是郑州人民医院的医生于逸飞。
  勇敢逆行
  于逸飞学的是骨科脊柱专业,刚从英国伦敦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7月20日,是他正式入职郑州人民医院骨科的第一天。26岁的于逸飞像每个新人一样,正常交接工作,熟悉操作流程,了解医院历史。下午4点左右,因为大雨,郑州人民医院对新招聘医生的培训提前中止了。
  医院不远就是地铁站入口,路面的积水很深,已经漫到身高一米八的于逸飞的大腿处。地铁像往常一样向西运行,过了海滩寺站在隧道前行的时候,忽然“咚”的一声,车停了,车厢里的灯也灭了,只有隧道里的应急灯提供了一点光源。透过车窗,人们看到外面的积水正在上涨。又过了一会儿,车厢里也进水了,绝望之下,于逸飞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他说:“爸爸,我在五号线地铁里面,这会儿水灌进来了,可能出不去了。你把我妈妈照顾好。”信号很差,电话中断了,随后便再也无法拨通。
  于逸飞当时身处的是地铁的前三节车厢,因为位置的优势,他成为最早被疏散的乘客。当他来到地面一层时,鞋已经被水冲丢了一只。这时,通道里接连不断的呼叫声传了出来,“有没有医生?有人受伤了。”听见喊声,于逸飞从包里摸出新发的白大褂,白大褂被泡在水里很久,已经湿透了。他穿上这身湿透的白大褂,又捡起一双不知从哪里漂来的拖鞋穿上,快速返回了负二层。
  于逸飞看到很多人被困在水里,情况非常危急。他伸手从水里拉出来五六个小孩和五六个大人。人们看到医生逆行的身影,有人给他加油,大声地喊:“医生来了,医生来了!”
  “没什么犹豫和害怕的时间,有人问有没有医生,我是,那我就回去。”于逸飞事后说。此后6个多小时,于逸飞跪在负二层的站台上,一旁隧道里的大水起起伏伏,不断有人从水里被救上来,交给了这位年轻的医生。
  跪地救人
  面对第一个伤者,于逸飞一边包扎一边说:“您放心,我经过了严格的训练。我有信心帮助你。你放心好了。”对方听了他的话后精神放松了下来,全程非常配合。
  作为医生,于逸飞需要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判断,最初的几个都是外伤病人,于逸飞对他们进行了简单的清创、包扎,确认没有生命危险后,就让他们先去安全的地方等着。如果判断是低温性休克的患者,他就赶紧让地铁人员找一些军大衣给患者裹上,帮助这些人尽快恢复体温。可接下来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后面救上来的人因为溺水的时间长,严重缺氧,陆陆续续出现了休克的情况。
  于逸飞面对的第一个休克比较严重的人,当时已经脸色煞白呼吸困难。他告诉于逸飞自己有哮喘,经过救治,这人终于恢复了意识。他告诉于逸飞:“我也是医生,你先别管我,我能管好自己。你先去救其他的人。”于逸飞后来才知道这个被救的伤员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生。这位医生后来也加入到了救援者的队列中。随着站台上被救起的人越来越多,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于逸飞感觉到自己的行动越来越吃力。“有没有人愿意过来帮忙?”“我现场教你们怎么抢救……”七八个乘客很快围上来,在于逸飞身旁围成了一个圈。他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按压的位置在两乳头的连线中点处,每分钟按压100次以上。可以边喊变按,做30次按压之后,需要两次人工呼吸。”大家认真地听着。
  于逸飞给这些志愿者们分成组,两组两组轮流施救,脱险的人一个个离开了。于逸飞等救援人员又开始了对另外一些人的抢救……他跪坐在被施救乘客的身边,白大褂上有泥也有血。
  随着外面的救援人员、消防员、医务人员不断地抵达加入,地铁里这个临时组建的救援团队才慢慢分散,退出了地铁站。这时,于逸飞才感觉到身上疼痛。他的膝盖已经跪破了,双臂累到抬不起来,脚底还被一块玻璃扎伤。他开始向着家的方向走去。他的爸妈还在家等待着他。
  品格呈现:责任
  明白自己应尽的义务并努力完成。
  编者说
  于逸飞说:“治病救人,是一个医生的使命。只要你愿意帮助别人,就会成为英雄。”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危急中承担起救死扶伤的责任,一个普通的医生变成了英雄。洪水淹没不了人性的光芒,逆行的力量震撼人心。(《品格周刊》 张婧)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