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品格家教·家教故事]她,放下身段做家长

发表时间:2025-01-10 16:24:00    来源:品格周刊
  林宁,一位7岁男孩的母亲,曾被评为“青羊区五星级家长”。
  她说:“当各行各业都需要‘上岗证’时,家长这一身份却无需任何资格证,实际上,为人父母才是一项大事业。”
  林宁为儿子订阅了《读者报·品格周刊》,也乐于分享她的家教片段。
  “妈妈,第三次才惩罚”
  林宁的儿子名叫田林翰,就读于成都市少城小学二年级8班。她说自己辅导作业时,也情绪失控过。
  “解释多少遍了,为啥还是读不懂题目!”
  这是林宁很少有过的“发飙”现场。
  事后,看着儿子委屈茫然的小脸,她觉得自己特别不理智,拉着儿子的手谈心,承认了错误,告诉儿子:任何事情用情绪去沟通都是不对的,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儿子,你来当监督员,提醒妈妈不能突然情绪激动,我们约法三章,下次这样你可以对妈妈进行小小的惩罚……”林宁诚恳地告诉田林翰。
  不曾想,儿子特别善良,柔声告诉妈妈:“第一次第二次都提醒,第三次才惩罚吧。”林宁被狠狠感动,觉得孩子真的是天使!她庆幸自己放下身段,主动认错。
  站在孩子“视角”看问题
  看到儿子写字“龙飞凤舞”,每次都飞出田字格,林宁也曾恼火。
  “为啥就是写不好呢?”田林翰一脸懵懂,他也想写好,可一下子做不到。林宁冷静下来,站到孩子的立场来体会:
  “小孩子天生就有大智慧,但并不是说他有书法家的水准,也不是说他天然具备后天培养的智识,要不何必从小学开始学呢?又如何能一点点体验成长呢?”
  林宁成为母亲后,一直在自学教育类书籍,参与专家授课,她说:“做家长的容易滥用权力,利用年龄和经验的巨大差异,居高临下对待孩子,那是该反省的。如果站在孩子视角看问题,要好得多。”
  男孩,也可以哭
  田林翰是个敏感、细腻的男孩儿,从小就被长辈叫做“暖男”。
  幼儿园时,会主动帮老师收拾班级物品;会给来家里的外婆拿拖鞋;会拥抱下班的妈妈说声“辛苦了”,不过“暖男”也有困扰——
  他的感受力太强了,情感经常波动,小小的惩罚会伤害到他的自尊心,教练批评会哭,磕到碰到也会哭……每次他哭泣时,林宁就会温和坚定地告诉他:
  “哭,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你可以哭。但是,哭完之后要好好想想,怎么才能解决问题呢?怎么避免下次出现类似的情况、让自己变强大呢?还有伴随着长大,要控制哭的场合。”
  慢慢地,“暖男”真的长大了。
  对话林宁
  笔者:您说订阅《读者报·品格周刊》是为了培养孩子从小阅读的习惯,是否您儿时有过愉快的阅读体验?
  林宁:您猜对了,小时候我的母亲给我订阅了《小朋友》《小朋友故事画报》等刊物,滋养了我的童年时光,也让我笔耕不辍。
  笔者: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您教育孩子的“重心”会落在哪些方面?
  林宁:从我家实践来看,应该是价值观教育、爱的教育、心理教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
  笔者:您说“好父母就是投资家”,这个说法很有意思,您能具体说说吗?
  林宁:这个说法来自于朋友送的一本书。其实,认识自己的孩子,并不是简单知道他的喜好、性格等,而是要像一位投资家一样,以欣赏的眼光动态观察、塑造孩子,适时根据其成长“分化”来调整培养方式。
  编者按:
  家教不在宏大的叙事,而是从细微的片段去陪伴、引领孩子成长。家长林宁,放下身段和孩子一起感受成长的律动,值得我们学习。 (文/任乐平)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8-8696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