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品格·教育论坛]河上的诗意

发表时间:2022-01-05 17:45:00    来源:品格周刊
  人们总是逐水而居,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了生活。所以,人的生命意识里,总是亲水的。哪一座城市没有河流呢?
  我童年生活的一座四川小城,也有那么一条河,蜿蜒流过市区。
  家距河不太远,穿越田野,便可抵达。仅仅走在田野里,看着庄稼地,看着野花、菜花和翻飞的白蝴蝶,我已满心欢喜,忘了忧愁。沿着河边漫无目地、优哉游哉走,乃是我的美好时光。至于夏天,河流便是我的天堂,一日不去碧波里沉醉、嬉闹,心便向往得要死。一个内心丰盈的孩子,就是这样深深地迷恋着他的河流。河流的意义又岂止于水源。
  大城市的河流原本也是如此。30年前,突飞猛进的城市改造消灭了河滩,河流被装进了高高的水泥槽,渐渐地成了装饰,成了难以触碰、更难进入的景观。有了自来水,有了游泳池,河流与我们的亲密关系没有了,一度,它就是一条巨大的露天下水道。它的命运令人揪心,好在努力还是有的,水质大大地好转,起码,你沿河而行,没了不爽的气味。但是,那种玩伴式的、交融的亲密关系恐怕永远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淡忘,是视而不见。
  历史中,河流与生活的关系是如此紧密,如成都这样的城市。不了解成都的河流,不了解锦江,便不能真正了解成都,也不能懂得它的美和诗意生活。作为少年儿童探索成都河流活动的讲师,我引领一些7岁到12岁不等的孩子们一路东行,沿锦江徒步5公里,让他们在李白、杜甫、张籍、陆游的诗歌中体会历史的锦江,体会成都水上的诗意。
  万里桥边多酒家。唐代张籍问:游人爱向谁家宿?并非浩荡宽广的锦江,也能勾起李白的万丈豪情: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至于杜甫,就在锦江河畔,写下了千古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有那么雨后放晴的一天,我在清水河的跨线桥上驾车而行,竟真的看到了遥远天边的雪山!那一刻,激动万分,因为杜甫之所见,终为我所见。他诗中的世界是真实的,成都曾经如此开阔,气象宏大、清丽。
  成都还曾是花的世界,尤其在河水流经的地方。贾岛诗云:昔闻游客话芳菲,濯锦江头几万枝,说的是海棠。到了宋代,依然如此。陆游的《成都行》有这样的句子可兹佐证: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中写道: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依据成都话,黄四娘就是邻居家的一位阿姨,普普通通,其居所,美得惊人。成都在唐宋时代,可驾船行舟,人可以亲临水面。宋代吕大防诗《万里桥》“拏舟直入修篁里,坐听风湍彻骨清”。
  河流为生命供水,同时还滋养诗意,激荡着我们的文学梦。与其在书里读诗,不如在河流边寻诗,情境合一,收获真正的诗意,于孩子十分有益。(文/卢泽明)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