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两年前河南少年王泯燃6次倒挂进入20米深井救出被困女童的视频突然又火了起来,感动了无数人。人们为什么对两年前的这场救援念念不忘?这个少年英雄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少年:让我试试
2019年11月30日19点左右,河南省鹤壁市,赵先生带着3岁的女儿走亲戚,因女儿贪玩,不慎掉入当地一口废弃的机井内。这口井深度约20米,内径却只有30厘米,井内还漆黑缺氧。听着女儿在井下撕心裂肺的哭声,赵先生整颗心都被揪着,崩溃到跪坐在地。
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后,发现小女孩被卡在16米的深处,小腿已经没入水中,情况非常危急,必须马上营救。挖掘机开动了起来,可挖掘需要的时间太久,救援队同时也在寻找适合下井的救援人员,而这个人肩宽必须要在 30 厘米以内。不断有志愿者自告奋勇要下井,他们在寒冷的夜风中脱光上身衣服测量,可遗憾的是无人符合条件。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小女孩的哭声越来越弱,父母也哭晕了好几次。正当众人束手无策时,一直在现场参与救援的王庆军想,成人不行,那孩子能不能下去?他立刻给家里打电话,让自己的儿子王泯燃赶快来救人。晚上9点,王泯燃的妈妈带着儿子驱车十几公里赶到现场,经过测量,王泯燃条件全部符合。救援队长问他:“你多大了?”“我17了。” 王泯燃回答。妈妈拍着他肩膀说:“你 14 岁啊。”原来他是怕自己年龄太小不能下去救人,所以谎报了年龄,而妈妈报出的数字也只是他的虚岁年龄。
狭窄的井内刚够王泯燃容身,所以他在救援时只能穿一件单衣,下井会有缺氧、冻伤等风险,还需要“倒挂”进去,才能救人。大人们都在犹豫,可听着小女孩断断续续的哭声,王泯燃再三要求:“让我试试吧。”经过再三商讨,救援队队长向王泯燃父母征求意见:“你们同不同意让他下井?”他们异口同声地说: “同意。”队长又问:“万一有什么后果,能不能承担?”一家3口毫不犹豫地说:“能。”
6次救援
因为没学过救援知识,为确保营救顺利进行,救援队员对王泯燃进行了突击培训。如何下井,如何打结……王泯燃认真地学习、练习着。做好准备,王泯燃终于可以下井了,可救援却并不顺利。
第一次,王泯燃下井后因为不适应倒立时头晕的感觉,只下到2米就失败了。救援人员把他拉上来稍作休息后,王泯燃第二次下井,这次,他的衣服被井壁挂到再次失败。第三次下井,在距离小女孩5米的地方,他再次被卡住。3次失败,王泯燃的上衣和手都磨破了。看着儿子受伤的样子,妈妈心疼地哭起来,虽然充满了担心和心疼,但她还是选择尊重孩子的意愿,井下的也是一条生命,不能放弃啊。
第四次下井,眼看就要到小女孩身边了,却因为放置井中的氧气管过长,王泯燃又再次返回了地面。就在他准备返回时,他听到小女孩对他说:“哥哥,你别走。哥哥,你别走。”王泯燃赶紧大声向她喊:“小妹妹你别怕,哥哥马上来救你了,哥哥向你保证。”
第五次下井,王泯燃几次调整身体姿态,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气氛开始凝重起来,大家都担心他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可是王泯燃却更加坚定,他觉得自己一定能成功。
第六次,王泯燃在井中的时间格外长,地面上的人屏息静气地等待着,突然,井里传来了往上拉的信号。被拉上来的王泯燃不肯去休息,也不肯解开身上的绳索,他放心不下小女孩,想确认自己到底有没有绑紧她,万一不成功,自己准备再次下井救人。
直到井边传来掌声和欢呼声,小女孩终于被救上来了!送医后,医生诊断她只是受到一点皮外伤和惊吓,持续4个多小时的营救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王泯燃的心终于落地了,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今年,王泯燃已经上高二了。因为当年的救援视频再度引发关注,王泯燃也再次面对镜头,他平静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近况,表示自己现在很好,当年的小妹妹也很健康。两家人常常走动,就像亲戚一样。
他更特别提醒大家:“见义勇为,也要见义智为。”当晚,有父母的同意,有专业救援人员在场,有临场的培训和设备支持,这些都是他能下井并成功施救的前提。“如果盲目下井救人,那就不可取了。”他的理性思考和判断,同样令人钦佩。
品格呈现:勇敢
能面对并克服困难,坚持做正确的事,支持正确的立场。
编者说
女孩身陷险境,众人束手无策,少年的他临危受命,不畏艰险,坚持6次下井,终于成功救出女孩。
3年后,站上CCTV《中国少年说》节目演讲台,王泯燃却说:“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事情,一件微不足道、举手之劳的小事,换成是我们在座的同学们,相信你们遇到了,也会像我一样挺身而出。” 他的善良让人温暖,他的义举感动人心。(张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