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品格·故事]举重冠军李雯雯:大身材,小可爱

发表时间:2021-09-26 14:27:00    来源:品格周刊
  21岁的中国举重队选手李雯雯,练就了轻易举起重量的能力。在东京斩获金牌后,人们发现这个与“负重”相伴的零零后运动员,给众人所展示的却是“轻盈”的快乐:不同于正统的运动员形象,她更像一个邻家小妹,被人誉为“大身材,小可爱”。
  除了举重,别无负担
  把超过自己体重的杠铃举过头顶,再放下,双臂聚拢,比一个大大的“心”——这是李雯雯处理重担的方式。最后一举时,她放下180公斤重的杠铃,双臂摆脱了备战奥运两年来的重负,自由地举过头顶,形成一个大大的爱心。接着,她一把搂住冲上来的教练吴美锦。和今年夏天诞生的其他零零后世界冠军一样,李雯雯向大众展现出了更加个体化、更加快乐的一面。
  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结束后,奥运村的“纸板床”在互联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网友担心它会影响运动员的休息质量。李雯雯却发了一条微博:“很多人都问我,这个床是纸的,我可以睡吗?我今天来回答你们,不用担心……”说着,她把镜头对准一副地铺,“因我睡在地上,所以,没有问题呀。”她把地铺掀开,说第一层是床垫,第二层和第三层是被子。末了,她告诉大家,出去比赛时睡地铺是标配。因为软床往往硬度过小,对自己左侧腰部的旧伤没有好处。李雯雯对世界和周遭事物的理解,一直呈现出轻盈的状态。在李雯雯的世界里,除了举重,似乎再没有什么事情能给她负担了。
  奥运之旅的最后一天,李雯雯还拍了一条关于“吃”的视频。她展示了奥运村的夜景,随后拍摄了食堂里的饭菜。紧接着,她把屏幕对准自己,对着屏幕把食物送到嘴里,显得有些小调皮。
  冠军之路,必经苦痛
  第一次和举重运动产生关联时,李雯雯才11岁,身高170厘米,体重88公斤。那时,当鞍山体校教练来到小学选拔人才时,李雯雯虽被推荐但最终未能成行。平日里毫不在意亲戚邻里催促减肥的李雯雯,这一次有了强烈的情绪,她不断地央求父母给教练打电话,请求对方给自己一次机会。
  两年后,她被福建省队的教练相中,从北方飞到福建驻队训练,离国家队只有一步之遥。李雯雯试过在每周的训练里多休息一天的方式,但随后她发现,肌肉的状态下降了,变得松弛无力。为了不耽误训练,李雯雯在随后一周加大了训练量。
  参加举重训练第4年,她的父亲创业失败,爷爷也因病半身不遂,父母经常因经济紧张而吵架。消息传到李雯雯耳朵里,让她在训练之外添了几分愧疚和迷茫。为了早日解决心理负担,李雯雯在训练中更加拼命。以前,举重对她来说是上学,是让她尝到甜头的兴趣爱好;15岁之后,举重被她认定为事业,也因如此,即使是一些令她抵触的训练,她也不拒绝了。
  人的承受能力其实是有限度的,但对乐观稚嫩的李雯雯而言却没有极限的概念。也因如此,危及职业生涯的伤病爆发便成了一次必然发生的考验。这种考验是每个年轻运动员都要承受的,是他们事业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克己奋进,坚持爬坡
  通过克己奋进的训练,一步步登顶世界冠军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爬坡。
  爷爷去世后的两个月,曾是李雯雯训练最低谷的一段时期。白天,她照常训练。晚上让医生治疗疼痛的腰部、膝盖或者脚踝。那段时间,李雯雯几乎整晚失眠。一次比赛中,她没有握好120公斤的杠铃,杠铃意外脱手。破釜沉舟,李雯雯把训练难度提升了,每周把一半的训练时间分配给了体能。这本是李雯雯最不想面对的挑战——由于体重级别高,李雯雯的心肺功能比同龄人弱,耐力也远远低于自己的爆发力。顾忌伤病复发,一度成为她创造更好成绩的心病。
  坚持训练两个月后,李雯雯在另一场比赛里打破了纪录。她预想,腰部、膝盖、脚踝 3个部位的痛感,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会袭来。但是比赛完的第二天,整整一天,这些患有旧伤的部位都平安无事。她这才相信,自己与奥运冠军领奖台的距离在逐步缩短。
  举重队入住奥运村后,李雯雯努力地让自己保持平静,她极关注身体每一个部位的安全。每次下楼时,她都一边迈步一边想,千万不要崴脚;每次吃水果,她也盯住手里的刀,怕万一切到手指,影响整只手的握力……
  2021年8月2日下午,她以领先第二名12公斤的成绩完成抓举。连续3次挺举成功了,她喊了句“拼了命了”,便走到180公斤的杠铃面前。她想起教练跟自己讲的话:把每一次举好就行了,摒除杂念。她双手抓住杠铃杆,嘴里念着动作要诀:“贴身上,高起高带,顶直接。”这是教练吴美锦教给她的口诀,她牢记于心。重达180公斤的杠铃在她的胸前短暂停留,随后,被轻盈地举过头顶 ……一枚金牌稳稳地被她夺得。
  品格呈现:坚韧
  树立目标,坚忍顽强地为此奋斗,直至达成愿望。
  编者说
  尽管历经艰辛,李雯雯总是以举重若轻的心态面对训练。她坚韧的样子,诠释了新一代青年应有的崭新精神风貌。(《品格周刊》 任乐平)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