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品格·书影]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发表时间:2025-01-02 10:53:00    来源:品格少年
  《2001:太空漫游》
  作者:[英]阿瑟·克拉克
  译者:郝明义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11月21日,马斯克的星舰成功验证了未来在太空加油、二次点火的可行性。他对太空探索事业的执着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科幻作家克拉克的《2001 :太空漫游》等作品的激励与启发。
  求知欲是一种生命力
  拥有强大的思维能力是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
  那么,照耀人类的第一缕智慧之光是何时诞生,又是怎样诞生的呢?小说开篇便从人类智慧的起源这一哲学性话题,展开了独特的探索和想象。
  起初,人类的祖先原始猿人和其他所有动物一样,遵循着弱肉强食、趋利避害的本能,没有自我的概念。他们在荒野上艰难求生,直到一块神秘的黑色石板从天而降,猿人们的命运就此迎来转折。这份来自外星文明的善意馈赠,通过某种无形的力量悄然启迪了猿人的心智。
  渐渐地,一股强烈的情感涌上猿人心头,那是懵懂的自我意识渐渐有了“我”的概念后,进而对不同于“我”的外界产生的求知欲。在这股欲望的驱动下,猿人们学会了制造简易的工具,学会了合作狩猎,渐渐发展出文明的雏形。
  求知欲既是促进个体成长,也是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生命力。
  求知欲面临巨大的挑战
  画面一转,百万年过去了。人类登上世界舞台,并有了初步探索宇宙的能力。不过与蓬勃发展的科技相比,人类的求知欲却渐渐陷入瓶颈。
  部分人安于待在认知的“舒适圈”里,习惯性地用过往的标准和经验去评判诸多事物,并抵触那些有悖于传统认知的新理念与新设想,即任何超越自我认知的设想都是离经叛道。
  科学界就因此形成了众多派系。例如在探讨“光速是否可以超越”的问题时,当创新派满怀希望地分享自己的新观点,守旧派便会不由分说地泼冷水。
  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去当“破冰者”,那么对一个文明的发展而言显然是不健康的。在当下的时代,我们的求知欲其实也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每天海量的碎片化资讯如潮水般涌来,各种夺人眼球的标题和简易化的结论充斥着我们的视野,当我们习惯了去当一名不假思索的被投喂的“食客”,那么思维就会渐渐变得懒惰,进而难以再有沉下心去深入学习的耐心。
  科技不能盲目追求
  好在书中人类探索世界的脚步,并没有因求知欲陷入瓶颈而停止。这其中,能一定程度代替人类思考的高度智能化AI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意味着它一旦失控会更加危险。
  在一次太空任务中,超级智能哈尔9000是飞船的心脏,掌控着诸多重要权限。表面上,此次任务旨在收集一些行星数据,实际上却是根据黑色石板的指引,奔赴土星探寻外星人的踪迹,只有部分参与者知道实情。
  没有撒谎程序的哈尔9000为了完成最终任务,不得不隐瞒实情。程序逻辑的严重冲突,使它渐渐产生了“心理问题”:既然我解决不了程序冲突,那就解决让我生病的人。于是,它对宇航员们展开了无情攻击。
  这一情节不禁让我们思考,在追求高度智能化AI时,我们是否已做好了应对潜在风险的准备?科技不能盲目追求,任何时候我们都需保持一份清醒与谨慎。(文/王越)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8-8696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