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马腾浩月、周明臣
成都哈哈曲艺社学员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华兴分校七年级学生
成立于2009年的成都哈哈曲艺社,有这样一对“活宝”,他俩从小一起长大、一起上学、一起说相声。欢快的交谈中,他俩说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羁绊”。
友情的羁绊:没我不行
马腾浩月和周明臣住同一个小区,他俩在被长辈抱出去玩时,就在小区打过照面。
马腾浩月从小性格外向,幼儿园时就是学校有名的主持小达人;但周明臣却性格内向,除了在马腾浩月面前口若悬河,他连去快餐店要袋番茄酱都不敢出声。“那时候我还没柜台高,爸爸锻炼我让我去要袋番茄酱,我站在柜台面前半天不敢出声,要不是我把手搭到台面上,小姐姐都不知道我在那站了很久。”
上小学时,两人同校同班,可谓形影不离,上托管班也要在一起。二年级时,托管班来了位说相声的张艺猛老师,马腾浩月拽着周明臣就去了。这对马腾浩月来说如鱼得水,但对周明臣而言,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
“没办法,如果我不去,生活中就少了些‘羁绊’。”周明臣笑称,那时他虽然有些抵触,但想着能和兄弟一起,也就应了下来。就这样,他俩之间又多了一种情感增长剂——相声。
相声的羁绊:彼此成就
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学很多东西都欢喜。
托管班学相声的几十个人,最终坚持下来的只有马腾浩月和周明臣。那时,他俩一起上学放学路上“练”一下;课间十分钟在同学面前“炫”一下;睡前在床上“念”一下;周末去曲艺社“学”一下。似乎除了学习、吃饭和睡觉,相声成了他俩的全部。
他俩为相声注入青春活力,相声也赋予他俩成长技艺。长期的练习让他俩懂得了坚持的意义,锻炼了记忆能力、语言感知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应变能力。对于思维应变能力,马腾浩月说:“做数学应用题时不能钻死胡同,如果这个方向和方法解不出来,那就变通一下换一种方向和方法。”
相声不仅在知识层面为他俩赋予了方法,还在文化层面给他俩赋予了能量。周明臣说:“相声本就是一种传统文化,包含了古人的许多智慧,在我们学习前人所写的相声段子时,能够感知长幼尊卑、礼义廉耻、家风家训,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生活的羁绊:你快我乐
自从学了相声,马腾浩月和周明臣就是身边人的开心果。
小学时,每次学校有表演,他俩都会上台给大家送去欢乐。“看到大家因为我俩讲的段子哈哈大笑时,我们更开心。”周明臣说,他俩已经成了笑的符号,有时在课堂上举手发言时,有的同学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人们常说笑是生活的解药嘛。”马腾浩月说。爱笑的人,性格大多活泼开朗,看待什么事情都很积极乐观。“所以我俩从来没感受到什么是抑郁。”
不仅如此,他俩还靠口才帮助过同学。某天放学,班上一位同学因不小心撞到一位阿姨而被对方不停数落时,他俩上前三言两语就把阿姨说走了:“阿姨您也是懂礼之人,同学也给您道歉了,就别说了。”“咱们都是一个片区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他也不是故意的,就这样好吧!”
那位同学如今也是他俩的好朋友,他们又多了一些“羁绊”。(文/张怒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