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后,有感觉自己被时间追着跑,时间总是不够用、没用好吗?你或许在不知不觉中被过度道德化的时间给操控了,因此才陷入了无尽的焦虑与内耗。
时间=道德?
在很多人心中,如何正确利用时间是有一个模板化的答案的:
学习、工作、提升自己等活动是对时间的正确利用,是值得称赞的“好事”;与之相对,娱乐、发呆、睡觉、闲聊等活动,往往是会引来批评的“坏事”。
网友@ChiTian说:“总被告知我年纪不小了要珍惜时间。一切都让我觉得我应该马上找到一份能持续一生的工作,否则我不管做什么都是在浪费时间,在毁掉自己的生活。”
网友@锂说:“永远觉得时间不够用,看着堆积的事情就非常焦虑,然后发现自己失败到连充分焦虑的时间都没有。”
这就是“时间的道德化”。它将时间和我们的能力、道德水平等画上了等号。如果我们无法好好地利用时间,我们就是一个“失败者”。
时间被利用了
可时间明明是个中性的事物,大家都平等地拥有着它,怎么就被分出了好坏呢?我们难道必须“正确地”使用时间吗?
其实,在“时间的道德化”现象背后,藏着一种隐形的PUA(精神控制),它通过利用衡量时间来唤起我们的焦虑感,达到影响我们行为的目的。
例如,为了证明对某个偶像的喜爱,就必须花时间为他打投、做数据,否则就会认为你是假粉。
这样的评判标准就会让那些虽然喜欢这个偶像,但因为忙于学习抽不出更多的时间来参加应援的粉丝感到愧疚、自责、焦虑,甚至产生负罪感。
一些人为了摆脱这些负面情绪,就会投入更多时间在应援活动中,导致自己日常生活的时间被占用,甚至影响到身心健康。
偶尔可以“虚度”
这就是我们觉得时间不够用、总是用不好的原因。在道德化的时间观点中,休闲娱乐是种罪过,学习得不够高效也是,我们只能通过做“正确的事”来“赎罪”。
珍惜、抓紧时间当然是正确的,但没人可以始终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走神和休息等“浪费时间”的行为都是必要的。
所以,当你因为没有充分地将时间花在学习上而焦虑时,不妨先停下来,提醒自己:你拥有着时间,它为你所用。
然后想想,有哪些事情在你看来是重要的、值得花时间的,如读书、养宠物或植物、和爸妈一起散步、玩游戏、做手工……
在你的生活中为这些值得的事情安排时间,让自己在繁忙中喘口气。有时候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虚度”一会儿人生。(文/刘一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