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从朋友圈消失了。”这是一位网友早早写下的年终总结。不少人戏谑地说,这叫朋友圈里的“电子消亡”,可那些消失的人去了哪儿呢?
她“电子消亡”了
网友@Loox.说,她很喜欢一首名叫《向云端》的歌,里面唱道“向云端/山那边/海里面/真实的我应该走向哪边”。
在朋友圈里消失了很久的她,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她向云端,去山里面,向往海边,每天学习、读书,周末出门和朋友公园散步,生活得很充实。
有朋友关心她,问道:“你最近在干什么呢?怎么不见你发朋友圈了?”
她打趣地回复说:“在闭关啊,哈哈哈。”
另外有人分享说,感觉人生陷入了低谷,于是干脆“电子消亡”。
她回到了现实生活里疗伤,与朋友面对面,做一些让她感到治愈的事情,一点点疗愈自己焦虑的内心。
镜头分隔了体验
法国哲学家拉斐尔·恩多芬说,如今很多人比起生活本身,更愿意拍摄生活,镜头实际上将我们与我们的生活隔开了,使我们失去了活在那一刻的体验感。
而“有史以来最聪明的人,蒙田,却将他所有的智慧归结为一句话:当我跳舞时,我跳舞;当我睡觉时,我睡觉。”
他完全沉浸于做的事情里,没有镜头或别的什么将他隔开。
斯坦福大学和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招募了3000多名普通人,要求其中一半的人在一个月内不使用社交媒体,并收集了这两组人的反馈。
他们发现,远离社交媒体能使主观幸福感增加25%-40%,也降低了他们的焦虑、抑郁程度。
放下镜头后,他们积极地投身眼前的生活中,全身心地扑在了自己正在做的事上。
脱“圈”入实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宣布:本人朋友圈暂停营业了。
在网络之外,他们回归到真实生活中,感受四季的变迁、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认真过好每一个平凡又充满乐趣的日子。
朋友圈无论你是坚持营业,还是暂停营业,愿你都能在朋友圈外的真实世界中找到属于你的滋味。
偶尔放下手机,像蒙田说的那样去体验吧——当我生活时,我生活着。(文/刘一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