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湖南长郡外国语实验中学:《家乡的年味》——初一年级优秀寒假作业

发表时间:2024-03-12 15:14:00    来源:未成年人网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龙行龘龘,乘风而起。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过年,是中国人共同分享的记忆。不同时空中的人,对于春节有着不同的体验和观察。为了庆祝新的一个龙年来临,长郡外国语实验中学初一语文组特推出用文字记录年味的写作活动,让我们一同品味年的滋味、年的气氛、年的愿景。本期为大家推荐的是初一2301班至2314班的作品《家乡的年味》。
  家乡里的年味
  2301班 佘雨萱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烟花小城——浏阳,每当正月初一,踏上归途一路上便是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四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阳光拨开厚重的雾与云层,洒在田野里,水塘里的鸭子嘎嘎地叫着,似乎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来了浏阳最不缺的可就是烟花了,一路过去,地上全都是鞭炮燃过的痕迹,家家户户的人都搬把木椅子坐在过道上,大声地高谈阔论,醇厚朴实的脸上时不时绽出灿烂的笑。
  我家有一个多年不变的习俗,初一要去舅舅家吃饭,以求一年的阖家欢乐。进到屋中,男女老少都围在茶几边有说有笑,见到我们进来,都双手抱拳,连忙起立,用浏阳话说“新年快乐”。我们也回以祝福,一年的劳累都在这热闹的场景里烟消云散。渐渐地聊着聊着,就到了饭点,大家都逐个移步到餐厅去吃饭。桌上摆放着丰盛的饭菜,红红火火的,更是衬得屋中喜气洋洋。此时,舅妈为我们介绍起了饭菜:“这个是伏鸭、这个是羊肉炖粉皮,这个是糯米饭”。每一道菜都上得讲究,这是藏在家乡的年味。
  正所谓“来到浏阳一定要放烟花”,且一定要尽兴而归。
  今年亦是如此,日落西山,天渐渐暗了下来,哥哥姐姐将好几箱烟花搬到地上长的、短的、小的、细的应有尽有。我们几人随手拿起一支火箭筒,把它们依次插在树权间,拿起打火机,点燃了引线。橙红色的火星子跳跃旋转着往上,顺着线一路爬到筒子里,最后消失不见。与此同时,火箭脱离了杆子,带着彩色的火花冲向了天空,划过一道绚丽的孤线,就在我们以为它要坠落到田里时,火箭直接在空中绽开,围着一点散开,五颜六色的,十分绚丽;摆在地上的小桶桶散出银色的喷泉;拿在手上的龙棒冲出灿烂的火焰,各式各样的烟花,大家放了一支又一支,玩得不亦乐乎。大家一边玩一边说笑,美好的初一夜落下了帷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家乡里的年味在热闹的爆竹声中愈来愈浓……
  家乡的年味
  2302班 黄仕泽
  谈到过年,老舍先生写到北平杂货铺里诱人的蜜饯与纸灯笼,而鲁迅先生接着写绍兴过年时古庙中精彩的戏剧,我却始终忘不了家乡过年时那喜庆热闹的画面。
  千里迢迢地赶回家乡,便迫不及待地钻进错综复杂的老巷子里,脚下是晨露沾湿的薄藓,鼻间是熟悉的土腥味,混着空气中弥漫的水汽,抚摸着历经沧桑的老墙,顺着青石板路和不尽的青砖绿瓦,四周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跨过那高高的门槛,走过几级石阶,迎面矗立着两头微微龟裂的石狮,叔叔大步流星地迎了上来,“泽泽,又长高了不少啊!”然后把我高高举起。婶婶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笑脸盈盈地大声问道:“饿了吗?赶紧吃点东西。”顺着四溢的油烟,满屋子香气飘飘。听到我们的声音,老乡们纷纷热情地招唤我们过去玩耍,长辈们不约而同给我送来红包。
  家乡的年夜饭很有讲究,十道菜,道道制作精美,寓意十全十美。席间必不可少的是每人两个圆鸡蛋,寓意着团团圆圆。煮熟的鸡蛋剥开薄壳,一股馥郁的浓香便扑鼻而来,一口下去,唇齿间都是土鸡蛋那纯粹的味道。大家相互敬酒,回顾一年的收获与喜悦,并对新年致以美好的祝福。
  吃过年夜饭,孩子们围坐电视机前等待春节联欢晚会如期而至,大人们却仍然手忙脚乱地制作正月的“点心”。其中家家户户必做的是"桃花",用糯米粉揉成条状,拼接成桃花形成,放进油锅炸,起锅后芳香四溢,甜脆可口。正像早春灿烂的桃花瓣一般,装扮着喜庆的新春。另一种叫“豆包心”的点心,是又圆又偏的糍粑中意包上红豆,然后放进油锅,起锅后两面金黄的脆壳下却微微泛起一阵红晕,像少女水润的脸颊那般自然,又有桃花瓣点点的淡粉色,出锅后厨师的一撮细糖尤为重要,太甜会引起反胃,而太淡又没能展尽风味。启齿一口间,酥脆的外壳下流露出蜜般的甜,软糯之间,入口即化,吃完一块还意犹未尽。还有南瓜糍粑,做成椭圆形,起锅后像一个个金锭,外酥里嫩,唇齿留香,是早餐的上佳食品。
  正月里,走在大街上,偶尔会看到人山人海,人潮簇拥着十几张桌子,桌抬着孩子化成古装,上面写着“孔融让梨”、“穆桂英挂帅”、“黄香温席”、“嫦娥奔月”等字样,展现历史经典故事,这是家乡特有的习俗“装故事”。抢到好的位置,就得赶早等候。街的两旁黑压压一片,熙熙攘攘,大人们牵紧了孩子,生怕一个不留神孩子虽随人流去了。每个人都异常兴奋,希冀,拥挤,喧嚣,等着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响晴的蓝天,耀日当空,几阵轻风,路旁的桂花树首先有了动静。街的一边有了人影,可有几个吹奏乐的领头,接着便随着人潮涌动,朝这边来了。一台,两台,三台,每一台经历大家争先恐后拍照,并指手画脚,品头论足。台上的孩子们保持一个姿势,直到结束,光是化妆便要用去五个小时,虽谈不上京剧大师那么唯妙唯肖,却也有几分相似。孩子们摆着姿势,神态灵动,也有一两会儿人群寂静下来,屏息凝气地欣赏属于自己家乡的"戏班子",然后不忘转发给亲朋好友。
  今年是甲辰龙年,家乡似乎对龙有着特殊的感情,很多村子都上演“香火龙”。“香火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竹子、稻草、香纺织而成。晚饭过后,大人小孩都争先恐后地前去村口,准备体验一年一度的舞香火龙,附近村落的人都赶来参加,一时村口人山人海,盼着盼着,一群人手舞着香火龙过来了,火龙腾过夜空,照亮了黑夜。全村的人都来观看这场盛宴,妇人们舞的舞,跳的跳,孩子们在附近放鞭炮,男人们个个轻装上阵舞龙,舞一阵子,开始放烟花了。一道道光焰划破这无际的夜空,最后在天空绽放出一朵朵惊艳的花。像在黑底白点的丝绸上缀上几朵琉璃,全村沸腾了,不一会儿条条香火龙便从村口竞赛在村中游走。香火龙会一直舞到凌晨才会停下来,已是第二天了,火龙走到哪里,就鞭炮声音响起,叫“接龙到家”。全村都被龙身照亮了,人们纷纷在心中许下愿望和祝福,希望龙腾盛世,岁岁平安。
  除了一些还在熟睡的婴儿,全村仿佛都被激情的问候声震动了。就是门口的黄狗,也会抬起头来领略这雄伟的时刻,通宵达旦直至日出。
  过了几天,到了离别之时,亲戚们纷纷过来土鸡蛋、大公鸡、红薯、花生……依依不舍地望着我们,我们久久不愿离开这片温暖的热土,戴着满车沉甸甸的亲情,我们奔赴远方,或许年味最浓的是亲情。
  我家乡的年味
  2303班 潘楚妍
  年的味道,是早晨蒸蛋糕花的味道。
  我家的年是从大年三十早上的厨房开始的,天刚蒙蒙亮,公鸡的啼叫声将我叫醒,爷爷奶奶正在厨房忙碌着。只见爷爷将打好的鸡蛋用筷子快速搅拌成金黄的蛋液,趟入铁锅娴熟地一转便做成一层金黄焦脆的鸡蛋皮。厨房里是奶奶叮叮当当的切菜声,那是刀碰撞砧板的声音,整块昨天才从集市上买来的五花猪肉不到一会儿就化为细腻的肉泥,将它们均匀地铺在刚煎好的鸡蛋皮上刷上油,撒上盐,再卷起来,一条又一条色泽金黄,口感绵软的蛋糕花就已经完成大半了。轻掀开蒸炉的盖子,放入卷好的蛋糕花,柴火在下方噼噼啪啪地吵着闹着,不到半刻钟蛋糕花的香气引来了不少嘴馋小孩的围观。蛋糕花出了炉,爷爷笑着给每一个小孩儿一人切上一块儿,小馋嘴猫们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只见他们拿着热腾腾的蛋糕花,一边吹着气,一边在两个小手间抛过来抛过去,就想早点塞进嘴里,心急的小朋友边吃边哈气好吃,好烫,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不光是我们小朋友喜欢蛋糕花,毛主席也曾特意在《湖南农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到过湘乡蛋糕花,并从这道寻常菜里品尝到了不寻常的味道。无蛋糕不成席,湘乡蛋糕花是湘乡过年接待嘉宾贵客的头等大菜,使我们老家湘乡过年必备的!
  年的味道,是满山齐放鞭炮的味道。
  除夕夜吃过晚饭后,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伴随着断断续续的鞭炮声,看着春晚欢声笑语。伴随着新春的倒计时的最后一个数字响起,孩子们大人们兴高采烈的抱着鞭炮冲出门来到小院,一个个冲天炮在天空中炸开花,刺眼的烟花闪地我们睁不开眼,震耳欲聋的烟花在耳边炸开,心里却乐开了花。午夜12点你可以免费观看一场绚丽多彩且饱含着人们对新年的憧憬和希望的烟花秀。铁路那边,山那边,邻居们,田这边只要是有人家的地方烟花都会升空绽放,代表着大家对新的一年到来的欢迎和喜悦。鞭炮声响成一片,此起彼伏中,晶亮的火光四溅,烟像雾气一样漫在空气里,窗缝里飘进来浓浓的鞭炮味儿。持续好一会儿,声音才又见小。这时候就是新的一年了,我们便会拿着红包去太奶奶那问上新年的第一句好,说上新年的第一句祝福。没有什么比这时的年味更浓了!
  年糕里的年味
  2304班 罗雨桐
  腊月,又飘雪了。街上一眼望去便是白与红的交相辉映。我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跟在家人后面,喧嚣之中,我眼前闪过了一个竹编的篮子,里面装着的,是如今大城市中早已不多见的年糕。萦绕在鼻尖的香气,将我带去了大山中的一个小村落。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乡间的年味,又何止爆竹的声音,还有家家户户打年糕的声音,为年更添了一种色彩。年味浓浓,在飘着香气的敲米糕声里,我总挥着手,迈着腿,跌跌撞撞在院子与厨房之间来回奔跑。我看着爷爷一下又一下地挥起手中的木锤,又重重拍在白花花的米上。爷爷的脸饱在红红灯笼与蒸蒸腾腾蒸气的映照下,爷爷的脸饱满红润,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我会趁爷爷休息的间隙偷偷伸手捏一点米放进嘴里,甜丝丝的。爷爷即使瞧见了也不会说我什么,只会笑眯眯地摸着我的脑袋,将我在风中冻得通红的手捂热,问我米是不是又甜又香好吃极了?我只是笑呵呵地催促爷爷快些去打年糕,爷爷也不生气,笑说我是一只偷吃的小馋猫。
  好一会儿,从艳阳高照到日落西山,一粒粒的米才在爷爷的打磨之下变成了一团团糯糯的米糕。灶里的火苗已经生起来了。爷爷用手将米糕揉成团。“想揉成什么样就揉成什么样”我秉承着这句话,用并不灵巧的手一遍又一遍地捏着,还一遍遍问着爷爷各种问题。爷爷面对我的问题总是很耐心,他会不厌其烦地回答我,并用热毛巾擦干我的手,又把一块已经压好的年糕塞在我手里,让我叫正忙着贴福字,挂灯笼,做年饭的父母长辈叫来吃年糕,说新的年,都要吃上一块年糕,这就寓意着养人生年年高涨,顺风顺水。我轻咬一口,浓浓地米香喷涌而出,萦绕口腔,味道甜而不贰,口感糯而不粘,温热的香气钻进心坎里,暖在心窝里。
  晚饭过后,院子里热闹非凡。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谈笑间,是对新年的祝福与期盼,对家人朋友的祝愿与期许。孩子们戏打闹,抢着桌上一盘盘米香浓浓的年糕,是孩子们馋嘴的天性,也是对自己成绩、成就“年年高”的盼头。声声烟花在半空中绽放,绽丽夺目,五彩缤纷。我有些恍惚了。
  我很久没回山中了,自然也许久未能感受到家乡的年味,吃到爷爷亲手制作的香喷喷的年糕了。心中生出了丝丝缕缕的遗憾,但更多的是向往,向往老家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年。
  家乡的年味
  2305班 谢语嫣
  岁月的列车一刻不休地踱过一年又一年。
  ——题记
  家乡的年味,在那排排铁轨上。
  自腊月二十三四起,来来往往的煤车便慢慢少了下来,忙忙碌碌的煤车线也得到了休息。于是乎周围回家过年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都涌上铁路,各色的身影也相继出现,以往仅有列列火车的铁轨这时也因人们的出现浸润了人间烟火的气息。掌管道闸的老爷爷,这时也没有了往日的严肃古板,换上了一副慈祥的面孔,笑呵呵地调侃着童心未泯的“大朋友”,小朋友们嬉戏于铁轨上的身影——他知道,家乡的孩子逢年上铁道走走的心,是拦不住的,倒不如趁着过年,好好见见那些既陌生又熟悉面孔。
  我记忆中年的回忆,几乎都是关于铁路的。蹒跚学步之时,我用稚嫩的脚步踏过了每块枕木,爷爷奶奶在身边护着。翘首以盼之时,我在窗边伴着火车“啾一啾”的声音等待着爸妈归家的身影;玩兴大发之时,我揣着满怀的爆竹,在铁道边点燃春节的铁路,毋庸质疑地热闹起来,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那常落下的道闸,这下也高高打了上去……
  煤车线的另一头,是客运线,停靠着数十列“小绿皮”的站台上人流随时间的推移愈加密集,或拖家带口,或孤身赴家;或背着大包小包,或提着灯笼拐杖。亦有逆着人流南下的身影,端着盒饭在侯车处蹲坐着狼吞虎咽——总有人会乘着这时南下去广洲深圳的便宜赶着回去打工,他们的背后是全家不舍与殷切的目光,我这样想,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一丝悲伤的气息——我的目光略过汹涌人潮,几乎目空一切地找寻爸妈的身影,那好不容易看到两个相似的身形,却又转向别人的背影,总能让我激动不已,又重归失落。
  年夜饭的夜晚,阖家团圆的时刻,窗外又驶过一列火车——它与它驶过的铁轨,是难以忘怀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
  2306班 王梓琛
  时光的窗帘关不住斗转星移,岁月的年轮挡不住时间的步履匆匆,时间斑驳了记忆。窗外的风吹散了人生的阴霾。恍惚间,我感受到了,我与温情,在餐桌前,在故乡里,在我心里。我不自觉忆起那天。
  天已破晓,春节的脚步已悄然走来。温情的阳光洒向窗前,为窗帘镶上一层金边,清晨中夹杂着暖阳,凉风吹过,风中央着叶,带着些浓浓的年味,划入我心田中,温暖,清爽,舒适,凉风将我唤起。我静静坐在窗前,屹立在阳光的淋浴中,风的摇摆中。享受孤独。
  我走出房门,眼前的一幕幕画面点燃了我的内心,直映眼帘,只见,一副副对联贴上了门框,火红的灯笼高高挂在墙面上,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脸上洋溢着笑容,整个房间充满了温暖,火炉里烧着火红的木炭,火光四溢。伴着风的侵扰,温暖就此弥漫在这空气中,渐渐扩散。温暖环绕着我,环绕着房屋,环绕过故乡。
  步于厨房,爷爷奶奶正繁忙地工作,靠近时,厨房布满了香味,弥漫又散开,我走进一看,两道背影映入眼帘,直击心田,只见爷爷正拿起菜刀,又将内渐次摆平,那干枯的手上布满了岁月的沧桑,已刻出一道一道皱纹,时间腐朽了这双手,如一棵棵腐朽的树。过了一会儿,食材都准备好,而厨桌上,正摆着一盘一盘鲜美的年夜饭,只见一盘扣肉鲜红鲜红的,正裹着红棕色的酱油,一块块肉从中间切开,如片片荷叶,在光照下亭亭玉立,香气扑鼻,充满温暖,而他们那恍惚不定的背影,在灯光的照微下,如苍老的树干,在我眼前闪现。
  终于,到了夜晚,爷爷欣喜地搬出烟花,立马点燃了火,顿时,我们一家人一起站在门前“一,二,三”“轰”随着烟花的发射,我眼前火光一闪,一声声轰隆声响起,天空中绽放出一片片火红的光芒,绽放,又散开,接着一个又一个,空中火光四射,尤如一朵朵美丽花瓣,散在空中,散在我眼前,一直散在我内心,年味也就此散开。
  步入餐桌, 那往年温暖的回忆步入心田,餐桌前,一道道充满年味的饭前映入眼帘,有扣肉,肉丸,鸡肉等等美食,香气划入我心田,流淌着,我也立马含一口最喜欢的肉丸,只一口,肉丸的汁液淌入我心间,冲破了我边境,一转眼,变成童年时的回忆,带清晨的清爽与冬日的冷涩,肉丸中还夹着浓浓的暖意,劳动的艰辛。随着吃完,我与家人们团坐在一起,一起聊着天,互相祝福,夜晚的冷清带不走家人之间的陪伴,更带不走浓浓的爱。
  似乎,我懂得了唯有家人团聚,亦是人生中最温情的事,一年有一年的烦恼,一山有一山的高,山亦需渡,只关关难渡,时需亲情相伴,岁月冲刷人生,时光布满阴霾,似岁月,似年华,唯有亲情相伴,我才能冲破阴霾,雨水一漫一漫地下着,风浪浓缩人生,推向彼岸,而我也将带着牵挂,伴着亲情,慢慢地我将冲破束缚,我本便是我。
  家乡的年味
  2307班 杨思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马上就要迎来新年,大街小巷的年味也是越来越重了。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年味儿。人们一个个都不知疲倦,忙着准备自己的年货。
  在我的老家,每至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变得忙碌起来。杀猪宰羊、腌鸡灌肠、买鞭备炮……他们把买来的各式各样的年货放得满地都是。
  厨房里不时飘来诱人的香味,蒸的馒头和糕饼堆得像小山似的。人们就卯足了劲儿趁着过年前的几天里,把买来的蔬菜和荤菜全部准备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以一饱口福了!
  至于酒嘛,除了超市商店里买的烧酒、黄酒、红酒,更少不了用自家粮食亲手酿的大缸米酒。原本淡淡的年味,便在忙碌中,渐渐变得浓郁起来。
  饭前屋后,灶台窗户,卧室内外,大人小孩齐动员,早已利用空余时间收拾得亮亮堂堂、干干净净。每一家似乎都在暗中较劲一般,把房子拾掇得别具一格,装饰得颇有个性。
  在新年这天,人们都不约而同地穿上自己精心挑选的新衣服,准备迎接新年!在这个时候啊,人们只要一出门,遇上亲朋好友,总是不忘说上几句吉利的话:“龙年大吉!恭喜发财啊!”满大街,整小巷,到处弥漫着春节的味道!
  家乡的年味
  2308班 黄泠茜
  晨光熹微,家乡的梧桐道上投下淡淡阴影,远远便瞧见老家门口那两盏大红灯笼摇曳,几抹艳丽的红色交织于乡间、夜色,还有记忆深处,那便是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在春联中倾泻。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春联。小时候我总是看着爷爷写字,执笔挥毫,大气洒脱,手腕一提一压,尽显书法张力,而小小一只的我总是踩在椅子上,手握毛笔写着歪七扭八的字,拿给家人看,大家都笑了,而我也无忧地笑了。现在我也开始写春联,提笔压腕,一个个字,从笔尖流出,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又绝尘而去,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我将各种“福”贴在门上,与龙结合,大门贴正福,迎接“福”的到来;内门贴倒福,寓意“福到”。远处观之,一笔一画写尽祝福,又写满期望,同样蕴含着家乡浓浓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在年夜饭中飘荡。
  大年三十,看着爷爷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总要喊一句“别累着了”,却也无济于事。饭菜上桌,氤氲着热气,香气扑鼻,冒着油光。有不吃头尾的鱼,有年年高升的年糕,有健康长寿的寿桃,而永恒不变的即是汤圆,白嫩的面皮里包裹着甜香的芝麻馅儿,带着些颗粒感与无限清甜,从喉间滑入肚中,满心满嘴皆是甜。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家长里短,喋喋不休,说不尽的是彼此的思念,是一年一聚的牵挂,更是期盼已久的浓浓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在烟花中绽放。
  夜幕降临,烟花璀璨,点亮寂静乡村,不同于日间的大炮仗,声似雷鸣,满地红纸,多为惊扰。而夜晚,家家户户到门前点燃簇簇烟花。抬眸,红色、绿色、蓝色、金色、紫色……染在夜空中,映入每一个人眼里,是惊喜,是欢愉,是对上天的感谢,是对新一年的期待。火树银花,年味翻滚。和小伙伴们肆意狂奔,跑过乡间青石,撒下欢快笑声。烟火起,照人间,家乡的烟花流连于一砖一瓦,游走于一草一木,承载着家乡的年味。
  初五,一切归于平静,大家又都将投身于忙碌的学习、工作之中,但大家依旧翘首以盼地等待着过年,共赴那浓郁、温馨的家乡的年味儿。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这就是每一个打拼者无法忘怀的年味——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
  2309班 董诗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当除夕夜里第一声炮竹声响起,“年”,便身披红袍踏入了万家灯火。
  “来哦,恰饭啦!”大大的圆桌前,姨妈 、姑姑、老外婆,不论男女老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身后的灯笼,氤氲出点点火光,一片温馨美好。有的人举起酒杯大声道着祝词,有的人举起手机定格着每一帧的笑颜,还有的人抵不住美食的诱惑,已经开始大块朵颐起来。“上肘子了!”大肘子刚被端上桌,所有人不约而同纷纷动筷,朝肘子夹去。“姐,再帮我夹一块,快一点!”看着满嘴油光的弟弟,我不禁笑出声来。我最喜欢的菜还是炒年糕,被猪油爆炒过的年糕通体金黄,拌上鲜嫩的小白菜与又薄又脆的洋葱片,如同管弦乐队的二重奏不停刺激着味蕾,一口下去软糯弹牙,咸香无比。
  “快看快看,是烟花!”看到烟花的小朋友们一起跳下桌,从柜子里摸了几把炮仗,便夺门而出。地老鼠是讨人喜的。点燃引线,它便飞一般地旋转起来,迸射出七彩的火花,好不漂亮。“啾-——”一阵犀利的声音传来,伴随着爆裂声,大家回头寻找声音源头。一个聪明的小朋友很快反应过来大叫道:“ 是二爷!他在放大鸟!快走!”他们推推搡搡,争先恐后地冲去。
  不一会儿,巨大的爆裂声响起。原来是大人放起了浏阳烟花。美丽的花火升空,在云霄中炸出属于自己的耀眼,小孩们手指天上的烟花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自己最喜欢哪一朵。
  烟花易逝,人情长存。虽然烟花离消逝只有一瞬,但这份美好被人珍藏在心中,便是永恒。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当灯火熄灭,“年”,也微微昂首,悄然离去。
  家乡的年味
  2310班 罗依婷
  年的味道,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每一个游子的心。那是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喜悦,是每逢佳节信思亲的温馨,而与我却有一番别样的滋味。 很小的时候,妈妈总是抱着我,跟我讲年的传说,年是一个很凶猛的怪兽,常年生活在水底,每到除夕,人们就会拿鞭炮吓他,让他不敢上岸。说完还会做出一副很恐惧的面孔。然后把火柴夜给我,让我总那根根鞭炮烟像雾气一样的四散在空气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像一根根离了弦的箭,飞扬着,闪着晶莹的火花,有时,调皮的鞭炮冷不防地弹到我脸上。妈妈总是慌忙的摸着脸,然后哄着我,用温柔的话语编织一个童语话的梦
  年味的味道,是鞭炮的味道。
  慢慢的,我长大了,年的传说不再是天空中遥远的星星,那样神秘。除夕的那个晚上,家里像炸开的锅。下午,晚霞的余晖刚刚照亮窗台,家里照例打开所有的灯色彩缤纷,像一道彩虹。很远就能听见妈妈的切菜声,小而紧凑,时而舒缓,有时想平地一声雷,有时则是由低到高,忽而像断了的弦,清脆有致,刀碰粘板上的撞击,而是皆弦与琴声完琴变织,我就这样陶醉在他们的世界里,慢慢地等待。当皓日高挂,丰盛的菜肴总是映入眼帘,我迫不急待地吃着面,细细的面像一条条长长的龙了,从头铺到尾,热腾腾的汤映着我顽皮而略显成熟的面孔。在年夜饭面前,我细细品味,细细咀嚼。
  年的味道是饭的味道。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贴窗花”。回乡的那一年,映入时候是家家户户的对联,那顶蓝戴甲,威风盔凛的尉迟恭,还有那穿着肚兜,怀抱五谷,其在遇上的送服童子总是唤起对来年无限多的憧憬,家家户户的大门敞开,没事时,我总是到处串门,这家拿点糖果,那家吃点汤圆,街坊走遍子,肚子也装得满满的。晚上,坐在火炉房,我听着爸爸讲他童年过年的故事,我恍然间发现年,真正的不是鞭炮,不是年夜饭,而是家里,一家团聚的快乐。
  年的味道,是真正幸福的味道。
  冯骥才说临近过年,中国所有的城市村,都变成了情感磁场,把出门在外的人吸引回家。年味不是物质斗盛,而是亲情的盛宴,千里迢迢赶回家,不为了那一顿饭,而是一次亲情的朝圣。
  沧桑的是岁月,永恒不变的十年亲情,舟车劳顿也要回家。年,承载着无数感情,哺育了无数疲惫的心灵。因为年味与亲情对接年味与亲情相融。
  家乡的年味
  2311班 王睿涵
  年者,欢也;味者,念也。——题记
  在城市的钢铁森林里,虽繁华却未免有些冰冷,因而从小我便觉得我的家乡应当在乡野,外婆家。可在城市生长的孩子们,仅有在新年才能投入家乡的怀抱。
  新年,家乡年味是浓郁璀璨的。
  一大早,玻璃窗外便是清晨的炊烟袅袅。准备迎接新年的村庄,自第一道曙光照亮天际便忙碌起来了。放干的木柴塞入土灶,各式各样的食材一通倒入大铁锅,发出“滋滋”的叫声,香气直冲屋顶,火焰跳动着,吸引着门外的客人。家乡从来早餐都是吃饭的,便是一顿早饭也一定要吃出中餐的热闹。搬着一张木桌和几把椅放在大厅,招呼宾客入座,满屋的香气无不在勾引着大家胃中的馋虫。
  时至正午,亲朋都已陆陆续续返乡了。家乡每逢新年是要开家庭会的,为的是一个热闹,亦是为了让大家与一年未见的亲人互相祝福报平安。早已白发婆娑的老辈自然是要坐主位的。大人们上台讲述自己奋斗异乡取得的成就,激起台下阵阵赞声,于是在学的孩子们也急忙上前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讨着要压岁钱。城里人或听不懂亲戚口中的方言,但看着老屋和亲戚的笑脸相迎,心中的累赘定然是云霄烟散了。
  玩玩闹闹,忙忙碌碌,终是到了天黑了。院内,点起了一盆年火,火苗肆意吞噬四周寒气,偶尔两三片灰烬冲向高空,却又在空中跳着舞,水袖起,戏幕落,落在一旁积雪上。一家人团团围一起,手捧着在家乡每每到访总能品到的姜盐茶;孩童们在院外追赶着,拿起一枚擦炮,用力向下一扔,“啪”,引得众人都围观过来;老人却搬过一把矮凳倚着柱子,仅是静静地、独自一人地望一切,我总是不解老人们为何总喜这样呢?晃晃悠悠放下一摞盘子,手上已起了些红印,手表上指针指向十二,顿然抬眸一看,一束火花直冲向高空,绽作烟花,照亮了乡村没有路灯的黑夜......
  在除夕,远方的游子踏上归途,心中充满期待和喜悦,想象着与亲人重逢。年迈的父母在门口翘首以盼,远远地望着子女归来的方向,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时间在流逝,时代在更新,而那中华自古而传的年味永远留在每个人心里最深的地方。
  家乡的年味
  2312班 朱永涵
  新年伊始,天气转凉,如棉絮一般洁白的雪挂在枝头,美丽极了。大年初一这天,大街上,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春联,点着灯笼,散发着浓浓的年味。
  年味,是热闹的味道。早上,人们一个个提着礼物,忙活着走亲访友。我与家人一同来到大伯家,还没进门,就听见长辈们欢笑的谈话声。大伯家来了许多客人:伯伯们靠着墙站在餐厅里,姑姑们一块儿坐在沙发上,小朋友们在屋里跑来跑去,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客人基本来齐了,大人们便四人一桌打起了牌,客厅两桌,餐厅一桌,门前阳台一桌,长辈们胡牌的欢呼声和失误了的叹气声此起彼伏。小朋友们也围在一起做起了游戏,一会儿拿着“剑”胡乱挥舞,一会儿又玩过家家。场面真热闹啊!
  年味,是温暖的味道。上午10点,大伯妈准备做午饭。妈妈和几个阿姨闲着没事,连忙上前帮忙。“鱼上可以多撒点儿葱,这样更香”妈妈建议。说罢,她在鱼肉上撒了点儿葱花,并放了点儿辣椒。阿姨在一旁控制火候,伯妈也在切肉,为做辣椒炒肉。不一会儿,热乎乎、香喷喷的菜就上了桌。果然,大家齐心协力,效率更高,12点我们准时开饭。长辈们无不关心地给我和小朋友们夹菜。大伯伯拍着我肩膀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超越博士哥哥”。大家的关怀汇成了一股暖意,驱散了寒冷,温暖了我的心里。
  年味,是幸福的味道。晚上,月亮攀上天际,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轻纱。我与伙伴们跑到了后院,放起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砰”“啦啦”的声音此起彼伏,而场面更为壮观的是小朋友们拿着几包“小金鱼”朝地上扔,“啪啦”地响,冒出几点小火星儿;大一点的便玩刮炮,拿出打火机点燃刮炮的尾部,按着用力将炮扔出去,爆炸时,会有“砰”“啦”“崩”三声响,十分精彩。最吸引人的还是“加特林”,我举起“加特林”,随着爸爸将引线点燃,火光一下子冒出来,蓝的、绿的、红的、金的等各种颜色的烟火从管口冲出,飞向空中,紧接着炸成五颜六色的烟花,美丽极了。我与伙伴们都笑着,与亲人们在一起的幸福感顿时涌上心头。
  正月初一已过,而与亲人们聚在一起的温馨场景我久久不能忘记。家乡的年味一直还在我的身边,它是热闹,是温暖道,同时也是幸福。别人都说年味渐渐淡了,而我却觉得家乡那浓浓的年味一直在我的身边啊!
  家乡的年味
  2313班 易岑馨
  说起味道,大家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而在我心里,却多了一种独特的味道,它就是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是喜庆的。宋代王安石写的《元日》有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就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过春节,贴春联。贴春联是过春节的重要习俗,以此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除夕一大早,家里就纷纷忙着写春联,贴春联。姑姑亲手提笔,写下一对对好春联,那字迹笔画方正,风骨遒劲,轮廓秀气,颇有柳体的风格,我们拍手叫好,欢天喜地地忙着贴春联。
  家乡的年味是激动的。令我们最激动的无疑是放烟花,“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家家户户都会出门放烟花,大人放大烟花,小孩就放小鞭炮,其乐融融。和亲人一起看烟花直冲云霄,绽放而开,那场面是多么壮观,心情是多么激动!烟花接二连三地冲上天空,也使亲人彼此的心紧密相连。
  家乡的年味是温馨的。“举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饭里话团圆”,除夕之夜,合家团圆,年夜饭当然是必不可少。全家人一起做年夜饭,每人一道菜,共十道菜,寓意十全十美。人多,屋子自然显得小,但很温馨。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围着一个小圆桌团坐着,欢声笑语弥漫着满间屋子,亲人互相夹菜,互道新年祝福,多么令人感到幸福!
  家乡的年味是精彩的。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当然不能错过,一个个节目那么生动有趣、有创意。小品相声令人狂笑不止,舞蹈令人赞不绝口,一句句歌词深入人心,特别是那句如果要写年,就不能只写年……多么精彩的春晚!
  从初二开始,我们便去亲戚家拜年,拿着鞭炮,门前一放,“见面就是年、声声都道年”,彼此送上最衷心的祝福。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与父母一起做了两个小灯笼,虽然没有欧阳修所说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那样热闹壮观,但是也颇让我体会到了年的趣味。
  那贴春联的喜悦,放烟花的激动,年夜饭的温馨,春晚的精彩,都饱含着浓浓的家乡的年味,这年味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赤子之心上!
  家乡的年味
  2314班 彭梓昂
  临近春节,高速冰封,迫不得已踏上绿皮火车。火车车行缓慢,室内拥挤,人们或是携妻带子,或是独自一人,人群颇有些喧闹。聊天的,望向窗外的,提包的,两手空空的,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回家过年。
  家乡的春节,家家户户都会一起滚肉丸。外婆家乡的肉丸叫雪花丸,它和过年一样朴实,朴实得只需要糯米、鸡蛋、淀粉和肉。外婆会将切得很碎,加点儿水,和入淀粉、鸡蛋,使肉泥变得有些稀软,再轻轻洒上些盐。外婆将手伸入盛肉的盆中,抓、松、搅、扯,让佐料充分均匀地融入肉丸中,再用碗盛上浸泡过的糯米,使糯米附着黏性,带有白色偏黄的色泽。那时我似乎总会闻到一股香气,是糯米那种土壤、阳光的香气,心中便有了更多的期待。用小勺子在棕红透香的肉泥中上舀上一勺,用勺头凹面裹成肉球,丢进装了糯米的杯里,左右摇晃,颠起肉团,让它附上糯米,白色中浅浅透出淡淡的红。此时我们的味蕾似乎都裹着一种肉的香气,在不经意间咽了一口唾沫,仿佛有肉丸在喉咙里滚动,香气氤氲在肚里。
  雪花丸被端入蒸锅,需要时间等待。于是便出了门,拐进一条老街,老街似乎也在过着年儿。屋前到屋角挂上了红灯笼,街上的店铺或是住的人家也都换了新联,为老街增添了喜庆。街道深处的挖掘机也不再工作,不像以往那样喧闹,却又多了一份热闹。红色的灯笼透着如火般的光芒,缠上鎏金色的金丝,衬得老街更加喜庆。虽没有乡村的敲锣打鼓,但灯笼与对联的红却可以媲美锣鼓喧天。街上舞龙队为这个小城增添了浓浓的气氛,草龙、布龙齐舞,见证这烟火佳节,红火又朴实的龙映衬出小城居民的热情。街道两边张灯结彩,屋檐下闪烁着金黄的灯光。灯光映照青岩石板,横幅衬托青砖黛瓦,从屋檐下垂下来的冰棱也在厚重的烟火氛围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丸子也在期待中蒸熟了,雪白的肉丸冒着暖暖的热香,糯米在外头逐渐膨胀,肉馅在里头露出浓烈的香。肉丸的香伴随到了年三十。三十清早,外婆便出门准备年饭的食材了。出了一个小巷子,光景便截然不同了,街边的摊位早已熙熙攘攘,各种年货琳琅满目,讨价还价的、共聚聊天的声音吸引着睡眼惺忪的我。上午没有谁会直接回家过年,要把年货卖完了才肯休息。跟着外婆买牛肉,小城的人都起了个大早,牛肉所剩不多了。刀锋挥下,传来剁牛骨的声响,“啪!”菜刀在切板上留下深深的痕迹,新鲜的牛肉连带着点肥油草草地装进袋中,粘在了一块。我看得出人们都很着急,想赶快卖完回家。挤进海鲜店,被捞起的鱼不断溅出水花,让沾满泥迹的地板更湿更滑。由于捞鱼人的动作太过草率,稍大的鱼会尽全力跳出来,跳到有些肮脏的地板上,不断地翻跃、挣扎,仿佛要挣脱这窄小的环境,鱼的过分活跃让嘈杂喧闹的人群更惊起一些骚动。刀尖在鱼肚上刨了几刀,鱼奋力甩着尾巴,又在背上划上几次,让鱼鳞脱落在地板上,与泥印混在一起。刀干脆的划痕声在哄闹中渐渐消失了。闹市一直闹到傍晚才逐渐退去。你若是出来买春联或是散散步,你便能深刻感受到年味中的沸腾喧嚣声渐渐消散了。
  放完烟花,大约十点钟,年夜饭开始了。年的一切都是匆匆忙忙的,但在这匆忙之中,外婆尽可能地准备了两顿饭,让全家人都能团聚在一起。夜晚只需一碗腊肉,一杯甜酒,便可以聊到天明。肉搭配酒,再加上朴实无华的家常菜,与一声声亲切的关怀,构成了完美的年夜饭。初一早上六七点钟,才真正开始年饭。油油的腊肉点缀着肥,驴肉清汤撒上点葱花,鱼的鲜嫩与香辣,鸡汤的清爽与牛肉的热腾,还有甜酒的醇美与微醺,雪花丸的馨香与糯滑,都能让你尝出橄榄般的回味来。啧啧嘴,抹抹油,便有力量在新的一年继续奋斗了。
  我有些明白为什么火车上的游子那样急切地赶回家去,那是因为家乡的人与年的味道,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和归属。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向真    

推荐阅读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8-8696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