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品格新闻·军事博览]打仗,古人为何主张“速战速决”

发表时间:2023-11-03 15:29:00    来源:品格周刊
  古人打仗讲究“兵贵神速”,春秋末期吴国人孙武在《孙子兵法》“作战篇”里就强调要“速战速决”,那么,孙武为何要频频建议君王“打个快仗”呢?
  从“十万大军” 算起一鼓作气打胜仗
  古人打仗如果拥有“十万大军”,绝对是件威武的事,然而,十万大军的后勤补给,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这笔经济账岂能不算?
  孙武所在的春秋时期,作战主要靠步兵和战车。战车又分革车和驰车,革车拉粮草、器械等,驰车专门用于作战。1000辆驰车和1000辆革车的所有配套人员,恰好就构成了“十万大军”。
  君王在发动战争前,势必会计算自己的士兵、战马、装备等需要的经济支撑,毕竟,这可是“日费千金”的事啊。据典籍记载,“十万大军”一年的粮食消耗高达上亿斤,再加上运输的兵马消耗,数字更是惊人。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那时没有杂交水稻,也没有便捷的粮食进口渠道,以当时的耕地面积与亩产水平,这绝对是一笔巨大开支。此外,因为打仗,农田大面积荒芜,可想而知,局面有多艰难!
  显然,战争越是神速,损耗就越小,君王与军事家们怎么会忽略这个问题呢?他们知道,战争的序幕一旦拉开,巨大的战事消耗便提上日程,经年累月的苦役,很容易挫伤进攻的锐气,使士气低落,部队陷入人困马乏、停滞不前的境地,随之,后勤补给势必会逐渐处于枯竭的境地。
  一旦后勤补给跟不上,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弱,其他力量就会乘虚而入,让对峙的一方愈发“雪上加霜”。因此,孙武主张要“打快仗”“打胜仗”。
  那如何才能“快”呢?《孙子兵法》又提出要“轻装上阵、速战速决”,粮食和食料先不用全部负荷在战车上,要加快行军速度;战前,还要激发士兵斗志,奖罚分明,让其一鼓作气、英勇杀敌。
  历史经验 彭城之战是典范
  历史上的“彭城之战”,就是“打快仗”的典范:
  刘邦趁着项羽的主力部队在齐地的时机,率领各路联军50多万,直扑项羽的都城彭城,项羽获知后,决定留下主力攻齐,自己率3万精锐部队疾驰南下彭城。项羽的队伍夜晚到达,拂晓进攻,一鼓作气,中午便大破联军56万!战事的结局是,刘邦遭遇起兵以来的最大失败,主力几乎被全歼。
  彭城之战,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佐证了“速战速决”的合理性。有军事家分析,彭城之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战况,是因项羽反应迅速、决策果断,采取了迂回和奇袭的战法,打了“快仗”。他以少数精锐骑兵,战胜了优势兵力的汉军,收复全部失地,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而刘邦则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手握几十万大军却被项羽击溃。
  彭城之战,作为短时“打垮对方”的一场卓著战役,给后人留下了不少思考。当然,旷日持久的战事,本身不管对国家还是民众而言,都是一场灾难。一旦遭遇战争,人们当然希望战事速战速决,早日回归安宁生活。而作为一国之君,在发动战事前,谨慎地做出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十四品格:谨慎
  战争是残酷的,审慎面对局势,把对国家与人民的伤害降到最低,才是民心所系。(文/任乐平)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8-8696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