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母爱的文章很多,将荷叶与母亲联系在一起的却不多见。有人评价冰心的《荷叶·母亲》显示了一种高超的写作技巧,其实,那也是冰心的真情流露。
原文发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荷叶·母亲》(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崇尚“爱的哲学”
《荷叶·母亲》是冰心早期的作品,节选自她的文集《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1922年7月,22岁的冰心看着在大雨的打击下,自家院子里的那一缸摇曳红莲,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散文诗。此时距离她在《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散文仅仅过了3年。当时她刚从燕京大学毕业,次年即赴美国留学。
冰心一直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她笔下作品的主旋律。她是泰戈尔的崇敬者,泰戈尔作品中关于人类之爱的理想深深印入冰心的脑海,她的《繁星》《春水》就是在泰戈尔的《飞鸟集》影响下写成的。
爱与美的典型代表
“爱”与“美”一直是冰心作品的鲜明特色。她的作品总是带着温柔亲切的感情,一丝丝忧郁的色彩,如她用含而不露的手法,写着清新秀丽的文字。
22岁,冰心的文笔已显老练,而天赋的文学情思更是表露无遗。《荷叶·母亲》就是爱与美的典型代表。文章从自家院中父亲朋友送的两缸莲花写起,回忆了故园往事——红莲盛开、祖父纳凉,继而通过对院中红莲遭雨打、荷叶覆盖红莲为其挡风遮雨的描写,完成了对母爱的讴歌与赞颂。
冰心走到母亲的屋里,挨着母亲坐下。屋内母女相依,屋外大雨依然,荷叶下红莲平安。每一位母亲,去庇护自己的孩子吧;每一个孩子,去依偎在母亲身边吧——这或许是22岁的冰心在一刹那间关于母爱的思绪。
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冰心的父亲是海军,常年在外,她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由母亲陪伴的。母亲性格极温柔,处世恬淡,是当时不多见的有文化的贤妻良母,对冰心的影响很大。母亲也是冰心的第一位读者。 “而我每次做完一篇文字总是先捧到母亲面前,她是我的最忠实最热诚的批评者,常常指出了我文字中许多的牵强与错误。”
冰心对于母爱的赞颂和对母亲的依恋,不只见于这篇《荷叶·母亲》。在《纸船——寄母亲》中,她就以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的口吻,用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寄托对母亲的思念。在她的文章中,也时常出现花朵、小草、清流、流星等意象,若是没有一颗纯粹的“赤子之心”,是不可能写出这些作品的。
在冰心的心目中,母爱的光辉像一盏“心灵的灯,在寂静中光明,在热闹中熄灭”。总之,“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文/张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