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市瓦市小学开展2023年春季研学活动
人间最美四月天,
正是鲜衣怒马少年时。
童真雀跃的心灵,
在春光中碰撞。
赴一场春日之约,
研学课堂正式开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验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最美的相遇。近日,温州市瓦市小学组织了以“向美而行 向阳而生”为主题的春季研学活动,让学生们走出课堂,亲近自然,开阔眼界,放松身心,践行体验式教育理念。
为确保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充分酝酿,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在前期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学校制定包含研学方案、安全预案等具有强实操性的研学指南和涵盖“项目化学习”的各学段研学单,确保出行安全,活动有实效。
1
一二年级
“寻找春天”
“寻找先锋”
心灵之约
温州道德馆是一座集“道德故事展示、道德教育体验、道德活动集成”等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其中收集了大量感人故事资料和展品,有“感动人物”和“最美温州人”资料,有获得中国好人、浙江骄傲的温州人及爱心团体资料;有与道德建设相关的温州历史文化名人的各类资料,有相关人物的各类有特殊纪念意义、体现其道德风范的实物,还有体现温州“最美”的非遗作品和艺术作品等。
一二年级的孩子们走出校园,来到上陡门浦公园和杨府山公园徒步踏春,和老师伙伴一同感受家乡的发展和变化。一路上,孩子们满心欢喜,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怀着激动的心情,迈着轻盈的步伐,目之所及皆是风景,步伐所至皆是欢乐。
春意盎然的田野,绿树柳荫的河岸,日新月异的逍林,无不彰显我们家乡蓬勃发展。在公园里,小朋友们驻足观赏,看看树木,闻闻花香,留下欢快的歌声,摄下可爱的笑脸。借欢乐美好的春之旅,让孩子们亲近春天,拥抱大自然,感受家乡美,既增长了学识,也收集了春天的记忆。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的大队伍谈笑风生,欢乐的气氛下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公园的深处,大家寻找到了最合适的野餐游戏地点,铺开野餐垫,摆上美食,开心地享受着美食、游戏时光。
短暂的休憩之后,孩子们进入道德馆内部参观。馆内收集了大量感人故事资料和展品,每一件展品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比如救人英雄李学生、诚信老爹吴乃宜、温州民间道德地标红日亭、还有 “兰小草”事迹。
参观过程中,孩子们仔细观看馆内展品,聚精会神地聆听道德楷模的故事,感受到了温州“大爱城市、诚信社会、道德高地”的城市形象,孩子们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教育传承,向上向善”,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孩子们学习到温州人“敢为人先、奋勇争先”的温州精神,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在研学中,孩子们用眼睛采集春的颜色,用脚步丈量春的土地,用手装扮春的新衣,用心装满春的回忆。揣着一口袋的开心,满载而归。从前,书本是孩子们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们的书本!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充盈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更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美好,必将给他们留下不泯的人生记忆!
02
三四年级
“古今瓯越”场馆之行
温州博物馆是一所综合性地方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原址在江心屿。2003年,位于世纪广场西侧的新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温州博物馆拥有文物2万多件,包括陶瓷器、青铜器、彩塑、砖雕、漆器、书画等20个门类,而尤以陶瓷器、彩塑、书画为特色,主要精品如宜山出土的东晋朱曼妻薛氏买地券,金沙塔出土唐代写经,白象塔出土的北宋彩塑,西山出土的北宋青瓷等海内外珍品。
三四年级同学走出校园,走进位于市府路世纪广场的温州博物馆,开启了一段奇妙的“古今瓯越”场馆之行,在近距离体验中感悟文化魅力,拾取文化汪洋中灿烂的文化遗产。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大客厅,是一座城市展示自己美好过去的场所,更是传播知识与展示艺术的殿堂。一进入温州博物馆大厅,同学们马上被四周高大的花岗岩壁吸引住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这些书本中的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被雕刻成铜雕壁画融汇到花岗岩中,真是精美壮观。
历史馆以“温州人,一个生存与发展的故事”为主题,向同学们展示了温州人5000多年来吃苦耐劳、敢为人先、不断前行的历史足迹。那一件件不同时代的文物古器,那一份份故人留下的文墨书画,那一张张宝贵的旧时照片,都像一道道年轮刻录下历代温州人的美好故事,让同学们沉浸在浓浓的历史气息中,更加深刻地了解温州人生存与发展的故事。
进入自然馆,热带雨林、非洲大陆、乌岩岭、长白山……那逼真的场景、那栩栩如生的标本展品,让同学们大开眼界,空中的鸟、海里的鱼,陆上的兽……各从其类,物种万千,真是一个丰富美妙的动物世界。同学们领略着大自然的魅力,感受着生命的多样性,也体会到了人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结束后孩子们纷纷说道,博物馆不仅让他们看到了许多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更学到了平时学不到的知识,为自己是一位温州人而感到骄傲。此次博物馆研学之旅,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对温州历史、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加形象的了解,增强了孩子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观完场馆后,来到矗立着温州“城市之雕"——世纪之光的世纪广场。同学们三五结伴,铺下垫子,席地而坐,分享美食,分享快乐。同学们吃着、笑着、聊着、玩着,尽情享受着属于他们的惬意时光。
03
五六年级
“诗画江心”文化之旅
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中游,呈东西长、南北狭的形状,属于中国四大名屿。该屿风景秀丽,东西双塔凌空,映衬江心寺,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历代著名诗人谢灵运、孟浩然、韩愈、陆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继留迹江心屿。千百年来文人留有叹咏江心屿著名诗章近800篇。屿中名胜古迹众多,如宋文信国公祠、浩然楼、谢公亭、澄鲜阁及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工人疗养院均系省市级文保建筑。
五六年级同学齐聚麻行码头,满怀期待地踏上了前往江心屿的渡轮。随着一声船鸣,同学们迎风而去,望塔而行,来到了有“瓯江蓬莱”之称的“诗之岛”江心屿,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开启了“诗画江心”文化之旅。
登岛往右走几步,是温州近代开埠史馆(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温州被辟为通商口岸。次年4月,英国领事进驻温州。在馆内,同学们了解了温州古城及一百多年前被迫开埠的故事,也了解了英国领事馆在温期间发生的故事。
走出温州近代开埠史馆,同学们拾级而上,来到了东塔。东塔始建唐咸通十年(869年),塔身砖砌,六面七层,高28米。原有木构塔檐和回廊,中间梯级盘旋,可登塔巅。今塔檐、回廊于1894年被英国驻温领事强令拆除,中空无顶,但塔身顶端树枝叶茂,为古塔平添了景色。
参观完东塔后,同学们沿着蜿蜒的石板路,来到了西塔。西塔建于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系木檐砖身结构,六面七层,高32米,原有盘梯可上其巅,后废。今塔主体完整,多数斗栱,构件仍保留宋代风格,每层各面设有佛龛,留有石像16尊,佛像刻工精细,神态自如,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经过一上午研学,稍有疲乏,同学们纷纷开辟了自己的“根据地”,席地而坐,开始了惬意的午休时光,分享自己的零食,饱餐一顿。
如今,江心屿西塔下新建了宋园,山水林泉、风雅精致浓缩于一方天地间,宋韵今辉,踏美而来。同学们漫步宋园,梦回南宋,这里的建筑风格再现了宋代时期的盛世繁华,与瓯越特质的南宋遗韵。历经千年,气象万千的宋代文化在宋园的各个角落吐纳呼吸。走走停停,总能发现生动的宋韵文化。
“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这是大诗人李白吟咏江心屿的诗句,迄今已逾千年。江心屿在瓯江潮水的推搡中亦愈发底蕴深厚、美丽动人,等待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去探赏。虽然研学活动只有短短半天,但是行程充实而丰富,同学们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通过此次研学,同学们不但欣赏到了江心屿的醉人美景,而且了解了江心屿丰富的历史典故和人文知识。
本次研学领队老师表示,组织这样一次研学活动,带给同学们的不仅仅是一次成长中的历练,更是一次对世界的探索。通过游玩公园、江心屿,参观场馆,结合项目化学习活动,同学们更加了解温州文化,提升了本土文化自信。相信每一位瓦小学子都能从中汲取成长力量,并带着收获砥砺奋进、逐梦前行!
“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本次研学活动,是一次知行合一的美好体验,是学校生活的生动外延。它让孩子用脚丈量大地,用眼发现世界,用心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智启慧,还提升了班级团结友爱与集体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快乐学习,幸福成长!(温州市瓦市小学 陈乐真 苏小影)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向真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