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浙江:温州市马鞍池小学开展廉洁故事主题教育活动

发表时间:2024-12-30 15:47:00    来源:未成年人网
  金风送爽,秋色宜人的十一月,温州市马鞍池小学三年级精心策划并成功举行了一场主题为“爱廉说”的清廉文化教育活动。清廉之风犹如一股清新的空气,吹拂进每个孩子的心田,为他们树立起廉洁自律的价值观灯塔,照亮他们未来前行的道路。
  活动之初,各班的班主任老师向同学们阐述了廉洁文化其深远的内涵与价值,强调了廉洁自律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至高境界,更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坚固基石。老师们的言辞间,既饱含着对孩子们美好未来的期许,也蕴含着对廉洁文化传承的深切责任。
  紧接着,同学们纷纷投身于寻找廉洁文化的宝藏之中。他们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浏览网络的广阔天地,甚至向家中的长辈请教,搜集并整理了大量历史上廉洁奉公的名人故事。在随后的班队课上,同学们以满腔的热情和生动的语言,将这些动人的廉洁故事娓娓道来,仿佛带领大家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那些清廉之士的高尚情操与不朽精神。
  让我们一同欣赏各班同学代表精心准备的作品吧。它们不仅是孩子们智慧的结晶,更是对廉洁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
  方晨屹
  三(1)班
  包拯拒礼
  讲廉洁故事,受廉洁教育,养廉洁风气。大家好!我是温州市马鞍池小学三(1)班学生方晨屹。
  在历史的长河中,廉洁如同一股清泉,滋养着人类文明的土壤,让社会在公正与公平中稳步前行。廉洁,不仅是一种个人品德的体现,更是一种社会风气的象征,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心,指引着人们走向正义与光明。
  古往今来,无数廉洁的典范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廉洁的真谛。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北宋的大清官--包拯的故事。他出生在合肥,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清官,为人正直、做官清廉,被人们世代敬仰。
  相传,在包拯六十岁大寿之际,朝野上下许多官员都纷纷送来寿礼,想要借此机会巴结这位权倾朝野的清官。然而,包拯却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他几次上书皇帝,请求颁诏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寿辰前几天,包拯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人站在衙门口拒礼。这一举动,无疑是对当时送礼风气的有力挑战。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一个送寿礼的竟然是当朝皇帝。皇帝派来的是六宫司礼太监,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
  这可难住了包贵,皇上送来的礼不收,岂不是抗旨不遵?但包拯一向清廉,他不敢有违父命。于是,他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包贵将诗拿到内衙呈给包拯,包拯看后,在原诗下边添了四句:“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这四句诗,不仅表明了包拯拒绝皇帝寿礼的决心,更展现了他廉洁奉公、刚正不阿的高尚品质。
  六宫司礼太监看罢包拯的回诗,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这件事很快就在朝野上下传开了,人们纷纷称赞包拯的清廉和正直,同时也对他的拒礼之举表示敬佩。
  包拯的廉洁故事,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更成为了后世学习的楷模。他的清廉品质和高尚道德,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学习和传承包拯的廉洁精神,坚守道德底线,共同营造一个公正、廉洁、和谐的社会环境。
  图片
  金妤涵
  三(2)班
  毛主席的廉洁故事

  清风沐校园,少年说清廉,大家好!我是马鞍池小学三年级2班的金妤涵,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廉洁的故事。
  廉洁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廉就是清廉,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也就是我们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态度。下面我讲一个关于毛主席廉洁的故事。
  1932年,红军打仗到漳州,那里的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一天早上,警卫员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了又薄又细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呀,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不过再也不能换个底子了。袜面太稀薄,经不起洗了。  
  讲到这里,你有没有感受到毛主席是那么的廉洁呀,平时,我的袜子只要烂一个小洞,我就不会穿了。可是毛主席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但他说袜子还是好的。而且主席一边说着,神情里还有些舍不得的样子。
  我还了解到,毛主席在行军中唯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经基本上掉光了,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那时的部队并不是没有像样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换新的。毛主席是红军的核心领导,但毛主席还是要那样的廉洁,这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呀。
  读了毛主席的故事后,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一个廉洁的人,多珍惜一些已经拥有的东西。例如我们穿的衣服、学习用品和物品之类,即使有些破了、坏了,请不要轻易丢掉它。缝补或修好之后还是可以用的。最后让我们一起向毛主席学习,一起秉承和传扬他廉洁的美德吧。
  图片
  陈珵
  三(3)班
  两袖清风

  大家好!我是马鞍池小学三(3)班的陈珵,今天我给大家讲讲有关廉洁的故事。
  廉洁正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是兴国安邦之源。说到廉洁的人物,我们不禁会想到“不持一砚归”的包公;“拒不受鱼”的公孙仪;“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位于谦,他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尊敬的称为“于青天”。有关于谦的故事,那是数不胜数,但要论流传最广、最让我们津津乐道的,还是要数“两袖清风”的典故。
  于谦二十四岁中进士,不久做了监察御史。他在任期间,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当时的皇帝明宣宗很赏识他,给他封了大官。于谦被破格提升为河南、山西巡抚后,衣食住行仍然很俭朴。
  明英宗九岁即位,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贪官。每逢朝会,各地官员为了讨好、巴结他,都献上金银财宝,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财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送点人情呀!”
  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您有所不知,我也是有备而来。”只见他抖了抖破旧的衣袖说道:“这两袖的清风!”当然,这也是对那些阿谀奉承之人的嘲弄。他还特意作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意思“绢帕、蘑菇、线香,本来是供百姓自己享用的,被官员拿走了,老百姓们反而遭了殃。我两手空空去见皇上,免得被百姓说闲话”。后来慢慢演变成成语“两袖清风”。
  这就是两袖清风,将一世清白留在人间的于谦,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儿,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向于谦学习,让廉洁正直的品格永远在我们心中扎根。
  任叙睿
  三(4)班
  周恩来爷爷的廉洁星光

  周恩来爷爷的故事,就像一本精彩的画册,每一页都画着他廉洁奉公、严以律己的美好品质。今天,我要给大家讲几个周恩来爷爷的廉洁小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他那简朴而伟大的世界。
  首先,周恩来爷爷的衣服故事。在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国家逐渐强大,但周恩来爷爷还是保持着战争年代的艰苦朴素作风。他的衣服都是国产布料做的,而且穿得非常旧了也舍不得扔掉。他有一套青色粗呢毛料中山服,还有一套蓝卡其布夹衣和灰色平纹布中山装,这些衣服他一直穿到实在不能穿为止。即使衣服有些磨损,他也会通过织补和熨烫来让它们继续“工作”。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看到了周恩来爷爷对物质的淡泊和对国家资源的珍惜。
  再来,周恩来爷爷的“拒绝奢华”故事。有一次,他去视察工作,当地的人们为了表示尊敬和欢迎,准备了一些非常好的住宿和餐饮条件。可是,周恩来爷爷看到后并不开心,他坚决不住新盖的宾馆,还批评说:“宾馆为什么要盖得这么好?要知道现在全国还有很多地方比较困难呢。”他对铺张浪费的行为很反感,总是强调要艰苦奋斗,不能忘记人民的疾苦和国家的困难。
  还有,周恩来爷爷的“办公环境”故事。他一直在中南海的西花厅里工作和生活,那是一间很旧、很阴暗、很潮湿的老屋。虽然有人多次建议维修一下,让工作环境更好些,但周恩来爷爷总是拒绝。他坚持“哪里坏了修哪里”的原则,从不铺张浪费。这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坚守和对公共资源的节约。
  最后,是周恩来爷爷的“批示楼堂馆所”故事。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些地方和部门想建大的楼堂馆所,但周恩来爷爷总是迟迟不批准。他常常对秘书们说:“这是国家的资金,人民的血汗,我不能轻易挥霍。”这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公共资金的谨慎使用和尊重。
  周恩来爷爷的廉洁故事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他的事迹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珍惜资源,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一起学习周恩来爷爷的精神,做一个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好孩子吧!
  李承泽
  三(5)班
  包公不持一砚归
  大家好,我是三(5)班的李承泽,今天我要讲的故事是《包公不持一砚归》。
  廉洁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廉”就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就是洁白,就是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北宋时期包拯的清廉故事。
  那年,包拯来到端州担任知州,当时端砚是献给皇帝的贡品。过去,端州的地方官都以进贡的名义层层加码,肆意索取砚台,用来贿赂上级和权贵。包拯到任后,要求工匠严格按照进贡的数目制作砚台,不许多做。民间传说中,当包拯离开端州的时候,感念包拯清廉的下属,将一方端砚偷偷的藏在了包拯的行李中,以作纪念。包拯发现之后,直接将砚放入了水中。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事迹在民间迅速传开,受到了百姓们的称赞和爱戴,并被尊称为“包公”和“包青天”。于是包公不持一砚归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从古至今,中国还有许许多多的廉洁人物。比如明朝两袖清风的于谦,刚正不阿的海瑞,以及唐朝的狄仁杰等等。他们一生铁面无私,廉洁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要学习他们正直、廉洁的好品格。同时也要努力学习知识,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在这些故事,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灵,激发了他们对廉洁文化的无限敬仰与深切向往。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廉洁自律的种子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共同书写清廉社会的辉煌篇章。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向真    

推荐阅读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8-8696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