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湖南长沙市天心区教育局幼幼英才幼儿园:从“困惑”到“生长”的对话——一场关于“儿童立场”的教育讨论

发表时间:2025-07-01 11:15:00    来源:未成年人网
  6月27日,长沙市天心区教育局幼幼英才幼儿园举行2025年区级(十二、十三联组)开放交流活动。天心区教育局社会教育科副科长江帆,学前教育专职督学沈萍、谭春燕到场指导,来自第十二联组、第十三联组及集团姊妹园的园长、骨干教师代表参与其中。活动由英才园副园长李蕾主持,以“儿童立场”为锚点,通过园长致辞、概念明晰、案例分享、问题漂流瓶、问题诊断与专业指引等环节层层推进,共同探索班本课程建设的真谛。
  在2025年建园五周年的重要里程碑之际,幼幼英才幼儿园执行园长陈红梅在区级开放活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园所发展历程。她强调,五年来,幼儿园始终恪守学前教育法所倡导的“以儿童发展为本,推进科学保教”核心理念,将“儿童立场”作为教育初心。从建园伊始至今,园所坚定不移地深耕课程改革,实现了从“预设”走向“生成”、从“统一”迈向“个性”的深刻转变。站在五周年的新起点,陈红梅坚定表示,未来将继续坚守“儿童立场”,以“生活化·游戏化”为底色,致力于让课程扎根幼儿真实生活,让童年成为生命成长的沃土。
  副园长李蕾带领大家明确班本课程的关键概念与特征:班本课程以班级为单位,基于幼儿兴趣、生活经验和发展需求动态生成,区别于园本课程的统一性、主题活动的预设性及游戏课程的单一性,强调班级实际的灵活性与针对性,是幼儿自主探索、教师观察支持的教育实践。其本质是儿童立场与自主探究理念的班级具象化,通过“观察-分析-设计-实施-调整”循环与幼儿发展同频。显著特征包括:贴合班级幼儿需求的班级特色、幼儿作为课程主体的参与性,以及随幼儿兴趣能力动态调整的生成性。
  幼幼英才幼儿园陈湘宁老师分享《名字奇遇记》班本课程,源于幼儿对新同伴名字的好奇。课程分“初探名字”“巧用名字”“创玩名字”三个阶段,通过姓氏调查、艺术创作、自主签到设计、创意绘画及体能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在探索中理解名字文化、提升书写与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多领域融合发展,渗透幼小衔接素养,展现从生活生成课程的教育智慧。
  幼幼和城幼儿园杨慈婷老师分享《泥巴真有趣》班本课程,源于幼儿对种植区干泥团的好奇,分“初识”“探秘”“玩转”三个阶段,通过畅谈会、实地探索、亲子调查等活动,引导幼儿感知泥巴特性,结合家长助教开展捏泥人、泥浆扎染等创作,实现家园共育,提升幼儿探究与创作能力,践行生活化教育理念。
  幼幼北辰幼儿园刘晓敏老师分享《我想上树去看看》班本课程,源于幼儿发现鸟窝后的爬树探索。课程中,幼儿从徒手上树失败到借助木梯、三角梯等工具尝试,再到自制轮胎“树梯”、木板“树桥”,最后与家长合作为小鸟筑巢。该课程让幼儿在自然探索中提升探究、解决问题能力和安全意识,践行“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理念。
  在"问题漂流瓶"研讨环节中,现场聚焦前期收集的28个班本课程实践困惑,围绕"以幼儿为中心"的落地难题展开深度探讨。现场选取主题开发、目标融合、师幼互动平衡等5大典型议题,引发思维碰撞。
  现场教师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以幼儿兴趣为导向、依托《指南》构建主题体系,通过寻找价值共鸣实现班本与园本课程有机衔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通过精准把握引导尺度、运用弹性框架平衡预设与生成;同时,借助整合家园社资源,激活课程生命力。最终,研讨成果凝练为"儿童视角、动态平衡、专业成长"三大核心理念,为班本课程高质量建设提供了清晰路径。
  天心区教育局学前教育专职督学沈萍围绕班本课程实践进行深度剖析。她指出,班本课程应以幼儿生活事件为起点,聚焦解决孩子感兴趣的真实问题,尊重幼儿学习的非线性特点,注重过程中的教育价值。
  沈老师结合现场分享的三个案例,提炼出班本课程三大核心要素:儿童立场要求教师基于班情分析、观察幼儿、回归儿童视角,放手支持幼儿自主探究; 动态平衡强调将班本课程与园本课程、主题活动等有机融合,实现课程资源高效整合;专业成长则着重提升教师学科知识储备与跨领域视野,确保教师能敏锐捕捉幼儿兴趣点,有效回应并推动课程深度发展,为班本课程建设指明实践方向。
  此次开放活动,不仅为十二、十三联组和集团姊妹园所搭建了交流互鉴的平台,更以班本课程为切入点,推动学前教育向更具儿童视角、更贴近生活实际的方向迈进。未来,幼幼英才幼儿园将持续深化课程改革,凝聚多方智慧,不断探索学前教育新样态,为幼儿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筑牢根基。(长沙市天心区教育局幼幼英才幼儿园)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徐艺嘉    

推荐阅读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8-8696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