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安徽:安庆市华中路第三小学深耕本土红色文化,推进思政课程跨学科融合

发表时间:2024-07-17 17:07:00    来源:未成年人网
  近年来,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华中路第三小学深入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充分挖掘安庆本地历史人物和红色资源,因地制宜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加强馆校合作,谋划学科思政融合,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把最难上的思政课讲的有意思有味道。

  学校以“学科融合+主题活动”为小切口开辟新途径,把本土红基因融入思政课堂,让党的思想理论润泽学生们的幸福童年,以求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通过课程思政、活动思政的有机结合,依托学校作为区级思政工作室示范点的优势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格局。
  一、沉浸式体验让思政课有“声”有“色”
  怎样让思政课更加深入人心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该校将艺术学科主动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利用馆校合作和省级课题研究,尝试在学校推进“思政+艺术”的形式,让思政课“活起来”。2023年3月,华中路第三小学的学生在安庆市美术馆展厅内,体验着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在《飞夺泸定桥》《辛亥革命人物画像》《美丽乡村》等时代主题鲜明的版画前,孩子们一边听着老师讲述版画背后的故事,一边填写着美育综合实践活动观察记录表,写下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以及作品的思想内涵,除了博物馆展厅内的沉浸式思政课,还有给安庆籍陈延年陈乔年烈士做版画、制作觉醒年代手抄报等艺术思政、参观历史邮票展览等探索课程……音乐学科的老师们则利用下班时间选配音乐、排练舞姿,用自创的手势舞演绎诗歌来传递文化自信。每年的红色课本剧展演、唱红歌活动,小学生扮演视死如归勇敢的“刘胡兰”走上舞台,面对敌人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青年“周恩来”目睹了“中华不振”,在课堂上高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师生家长都高度支持……舞台上,小演员们用走心的音乐话剧演绎着一个个经典人物角色,赋予了思政课别样的生命力。

  通过课程思政的设计,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2020年以来,学校先后组织了多场次这样的红色体验活动,每次活动的开展教师都事先选好主题,精心备课,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美育活动,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生有了切身地感受,在活动中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在,在“身临其境”中触及思想、震撼心灵。学校找准艺术和思政的结合点,创造性地打磨出一批精品美育思政课程和行走的思政课。
  二、光影育人让思政课厚植学生爱国情怀
  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生生活,进一步激发中小学生爱国热情,学校还重视借助红色影视作品开展大思政活动,将影片中的伟大民族精神融入其中,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以伟大创造精神矢志攻坚克难,以伟大梦想精神激发情感共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有机统一。

  红色记忆流淌着鲜活的红色血脉,是中小学思政课中最生动的教材。观影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要经常接受红色洗礼,从小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努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不断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好好学习,做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学校还积极对接安庆博物馆、安庆师范大学等高校组建“红色故事宣讲团”,通过历史人物图片呈现、红色影视镜头切换、真人代入讲述等方式,以陈延年、陈乔年、邓稼先、王步文等安庆籍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面向学生进行艺术化宣讲。针对《觉醒年代》《望道》《地道战》等红色影视,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影视片段配音、编排红色剧目、拍摄微电影等方式,在学校艺术展演、思政课成果展示等平台进行表演,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观看展示表演或视频,加深对红色影视的理解和感悟。还利用全民国防教育周、国庆假期等时间节点,组织学生观看《我和我的祖国》《金刚川》《长津湖》《志愿军之雄兵出击》等红色元素电影,将观影活动作为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的有利契机。
  三、校本课程让思政学科转变为学科思政
  学校探索将安庆本土红色资源融入校本课程当中,把红色文化融入学科教学,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堂,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红色活动中了解党的光辉历程,感受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充分挖掘安庆红色教育资源,将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王步文、黄震等与党史有关的历史人物编入校本教材,在教材编写中主动渗透思政元素,让孩子们从小能对家乡的红色教育、革命文化有所了解,同时增强热爱家乡、胸怀祖国的情感,培养报效家乡、建设祖国的情怀。

  如今,在华中路第三小学每个学科都能育人,都是“大思政”教育的一部分。在语文课中教师会带领学生探究“课文背后的党史故事”;在数学课上教师会带领学生“从数据入手看中国百年变迁”;在音乐课上带领学生以学校曾作为新洲乡水患灾民安置点为背景,编创黄梅小剧《避风港》,展现教师志愿者无微不至服务灾民的感人故事;在美术课上带领学生拓印安庆籍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的黑白版画……学校积极探索、积累、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五年来,学校充分挖掘学科思政的教育内涵、创新思政课教育形式,全面提升思政课建设水平。以“小情景、大思政”为主题,立足本校学情,结合实际校园和社会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体验式学习,有针对性、实效性做好感恩教育、理想教育、亲情教育等内容,厚植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五年来学校支部更是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严防政治不达标、师德不合格的老师进入思政课教师队伍,同时积极培养和选拔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党员比例,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起来,强化对思政老师的培养与选拔,将老师培养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纪律严、人格正的好老师。五年来,学校还积极开拓校外“红色教育资源”作为思政师资的有力补充,将劳模、老红军、老专家、退休老干部以及各行各业模范代表等社会力量,定期邀请其作为校外思政兼职教师,走进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政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思政育人成效。

  多年来,理想信念的种子,已悄然在该校广大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方斌介绍:“安庆革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学校还将不断探索新路径、创出思政课更多新模式,同时学校也在积极申请等待审批通过,正式命名为安庆市延乔小学(为纪念安庆籍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兄弟,原校名保留),更好地将延乔精神融入校园,让他们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有自豪感、使命感。”(安徽安庆市华中路第三小学  徐嘉)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向真    

推荐阅读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8-8696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