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育儿·智慧父母]冬残奥会闭幕式视障小提琴演奏者马奕菲:父母助我驱散阴霾 迎接独特“光明”

发表时间:2022-10-14 14:29:00    来源:育儿周刊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上,16岁少女马奕菲用小提琴演奏了一曲《雪花》,她自信且流畅的表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这段只有1分多钟的演出背后,不仅蕴含着一个视障女孩的音乐梦想,更凝聚着一对平凡父母持续10余年的奋力托举。
  “别人能做到的,我同样也能”
  马奕菲未满两岁时,因病丧失视觉。想到女儿未来将面临全盲生活,父母常常默默流泪。不过,他们并没有放弃对女儿的培养,而是思考着如何支持孩子阳光成长。他们常给女儿讲海伦· 凯勒的故事,告诉她:“上天为你关了一扇门,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同时,他们也不因女儿看不见就事事代劳,而是支持孩子从小学会自理,使她坚信“别人能做到的,我同样也能。”宁夏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姬学锋回忆:“当初马奕菲小学报到时,是拉着父母的手蹦蹦跳跳地来的,一看就知道家庭氛围特别好,孩子浑身充满阳光与自信。”
  马奕菲的妈妈哈春燕曾是一名音乐老师,每次在家弹钢琴时, 5岁的女儿便会靠过来安静地听,有时还试着敲击琴键,兴奋地自创乐曲。哈春燕说:“孩子的听觉非常敏感,记性也特别好,一些歌曲与乐曲,她没听几遍就能哼出来。”于是,哈春燕开始试着培养女儿学弹钢琴,希望她能多种方式感受世界。马奕菲的学琴之路无疑充满荆棘,因为看不到乐谱,她需要父母先把谱子念出来,然后把每个音符记在脑子里。因为看不到琴键,她需要跟随老师的手,不断摸索与感受琴键。但是,马奕菲很少因此叫苦,她说:“爸爸妈妈始终在我身边,我随时能感受到他们的温暖。”在不断努力之下,马奕菲曾多次获得全国性钢琴比赛奖项,还成功举办了个人钢琴音乐会。
  “我不甘心,坚持下去会更好”
  9岁时,马奕菲提出想学小提琴,父母便四处寻找老师,最终结识了北方民族大学的韩春教授。了解了马奕菲的学艺经历,韩教授当即决定免费收下这个学生。她说:“我第一眼看到马奕菲,心便被她的笑脸融化了,她的父母能把女儿培养得如此优秀,真让人震撼与感动。”每次上课时,马奕菲会提前把谱子背下来,然后通过摸索老师的肢体,把每个动作刻在心里。哈春燕则会把授课过程拍下来,回家后陪着女儿反复练习。
  从一开始拉琴如同噪音,到后来可以完整演奏乐曲,父母陪着马奕菲一起走过。“先是解决动作和音准问题,然后要不断地给她讲谱子,一首大曲子要讲上好几天。”哈春燕说。马奕菲的爸爸原本对音乐一窍不通,为了女儿自学了五线谱,每天和妻子轮流帮孩子读谱、记谱。学琴的过程漫长且乏味,看着女儿的肩膀被小提琴磨得红肿,陪着女儿数千遍地不断练习,哈春燕也曾劝孩子放弃,马奕菲却说:“我不甘心,坚持下去一定会更好。”最终,她顺利通过小提琴五级考核,而许多同期学习的健全孩子却没能坚持下来。
  “我想用音乐将温暖传递”
  2018年,马奕菲开始跟随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系统学习小提琴、钢琴和作曲,而父母需要每两周陪女儿往返一次银川与北京。“我们每个周末都跟打仗一样,如果买不到硬卧票,就只能坐一晚上,来不及吃饭就吃泡面。”哈春燕说道。可是马奕菲并不觉得辛苦,她说:“前方是我的梦想,身旁是最爱的父母,怎么会苦呢?”同时学习三门课程,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开销,哈春燕曾试着建议女儿只学钢琴,马奕菲商量着说:“我太喜欢音乐了,咱们能否不放弃课程,只减少上课频率,平时我可以自学。”看到女儿如此懂事,哈春燕眼泪止不住地流,果断表示:“你尽管学,爸爸妈妈想办法支持你。”
  如今,马奕菲已回归校园,对于之前在冬残奥会闭幕式上的演出,她和家人都显得风轻云淡。哈春燕说:“这确实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但也只是一次表演而已,孩子的人生还很长,未来我们会陪着她继续前进。”马奕菲则表示:“我想通过自身努力考取音乐学院,用自己的经历和音乐,去温暖更多的人。”
  家教风向标
  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智慧的父母更懂得用陪伴与支持来成全孩子,这份笃定与坚持,不被客观条件所束缚,不因外界评价而改变,只源于无私的爱。在父母的奋力托举之下,孩子将突破局限,创造自己的奇迹。(文/高川)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