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育儿·智慧父母]残奥会冠军苏桦伟:命运以痛吻我,妈妈教我报之以歌

发表时间:2022-04-22 13:42:00    来源:育儿周刊
  日前上映的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感人无数,其人物原型便是残奥会冠军苏桦伟,他曾夺得过6枚残奥会金牌,并是多项残疾人短跑世界纪录的保持者。而在这位“神奇小子”的背后,其实有着家人的奋力托举。
  “弱者才需怜悯,你要的是平等”
  苏桦伟一出生便患有黄疸病,并因此落下了痉挛、弱听、脑麻痹等后遗症。医生曾断言,这个孩子终生都需家人照顾,甚至连正常走路都很难。悲喜交加的妈妈为孩子取名“苏桦伟”,因为桦树生命力极强,她希望儿子也能永不放弃。
  为了照顾孩子,苏桦伟妈妈辞去了工作,持续的操劳常让她筋疲力尽。苏桦伟的病需要每日服药、打针,儿子常哭得撕心裂肺,妈妈则心如刀绞。可是,妈妈从未想过放弃,儿子不会走路,她就一步步地教;助听器太贵,她就省吃俭用先买一只;儿子讲话迟缓,她笑着说:“我的儿子很少说错话,因为他总是慢条斯理。”终于,苏桦伟在4岁时不仅站起来了,并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迈出了第一步。
  生活中,妈妈从未将苏桦伟视为残疾人。一次外出时,店主出于善意想为他们免单,妈妈却委婉拒绝了,因为她知道能支持儿子坚强一生的,不是同情,而是自信。她常对儿子说:“弱者才需怜悯,而你是普通人,要的是平等。”也因此,即使前路荆棘,苏桦伟始终心怀乐观。
  “用力跑!你姓苏,不姓输”
  一次偶然机会,苏桦伟的运动天赋被教练发现,他找其妈妈商量,想让苏桦伟加入香港残障田径队。妈妈并没有替儿子做决定,只是告诉他田径训练很辛苦,想出成绩需付出巨大努力。苏桦伟说:“我喜欢跑步时风吹过脸颊的感觉,我愿意为之努力。”
  刚开始,高强度的训练让苏桦伟很吃不消,加上弱听造成的起步慢等问题,苏桦伟感到很沮丧,甚至想放弃。为鼓励儿子,妈妈常说:“用力哭不如用力跑!你姓苏,不姓输!”同时,妈妈陪着儿子练习脚踩鸡蛋盒,通过保持鸡蛋完整来掌握平衡感;儿子需要补铁,妈妈就省下钱来买牛肉,自己却舍不得吃;儿子跑得脚指甲脱落,妈妈含泪为其上药;儿子训练时,妈妈总会站在终点,笑着大喊:“望着妈妈,一直不停地跑!”
  终于,苏桦伟突破了瓶颈。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残奥会上,年仅15岁的他取得了首枚奥运金牌。而在之后的两届残奥会上,他又相继获得4枚金牌。他说:“我知道自己起步比别人慢,所以我要拼命追,就像我的命一样!”
  “儿子是生命给我的一份厚礼”
  命运充满挑战,2002年苏桦伟爸爸因工伤提前退休,妈妈不得不身兼数职来支撑家庭。2004年残奥会后,苏桦伟正式毕业,不再享受奖学金补助,为减轻家庭负担,他决定放弃跑步,妈妈被气得卧病在床。最终,是艺人刘德华的鼎力相助,苏桦伟才得以继续训练。
  2008年,27岁的苏桦伟面临抉择,疾病与旧伤每天都折磨着他,医生也表示他已不适宜跑步。可是,妈妈知道,能在自己国家夺冠,是儿子的毕生梦想。因此,她鼓励儿子积极备战,并通过按摩来帮他缓解伤痛。奥运期间,苏桦伟在前两项比赛中接连失利。妈妈知道后,立刻飞到北京,为儿子打气加油。终于,在200米比赛中,苏桦伟不仅获得冠军,还打破世界纪录。越过终点时,他挥臂狂呼:“妈妈,我赢了,还破了纪录!”而回忆起那一刻,妈妈表示:“我也曾抱怨命运不公。可是,儿子让我越发坚信,他是生命给我的一份厚礼。”
  家教风向标
  父母总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其实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终点在哪里。每个孩子的出身与能力各异,家长能做的是鼓励他们正视人生遗憾,并将长处发挥到极致,这样他们才能在人生赛道上,跑出别样精彩。(文/赵曦)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