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品格家教·积极心理]两位小男生的“心事”

发表时间:2025-01-13 16:49:00    来源:品格周刊
  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是不是就一定存在“霸凌”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蔡镕璘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教师来信
  编辑:
  你好。
  最近,辰辰和小宇找到我,说要一起预约心理辅导。我很困惑:一般情况下,同学们都是预约一对一的个体心理辅导,他们为啥一起来呢?
  于是,我好奇发问:“难道你俩的困惑差不多,想着同时来辅导?”
  他们相视一笑,异口同声地对我说“是”!
  “哦,我明白了。”原来,他们遇到了共同的麻烦。
  到了预约时间,他俩准时走进心理咨询室,说说笑笑的,心情很好。我更好奇了:“你们遇到什么问题了呢?谁先说说?”
  辰辰一脸认真,思索片刻,指了指一旁的小宇同学说:“大家觉得他欺负我,让我不跟他玩,但我想跟他玩。”
  “是的,我们就是在玩,我没有欺负他。”小宇补充。
  经过仔细的问询,原来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一起玩耍一起打闹,有时还会玩“你背着我、我背着你”的游戏,就被旁人误会成一个欺负另一个。
  这个误会让两人不快乐,他们都因不被人理解而苦恼。这个事情让我联想到:有很多家长遇到类似的问题,也会以为孩子在学校受到了“霸凌”。而从我们心理老师的角度来看,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校园探访:对话小男生
  蔡老师的话题很有意思,于是,我们走进校园,与辰辰和小宇来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笔者:两位小朋友好,你们为啥会想到寻求蔡老师的帮助呢?
  小宇:蔡老师是心理老师,她乐意帮助小朋友。
  笔者:别人误会了你们,你们是不是觉得友谊受到了伤害?
  辰辰:是的,我想和小宇玩。有时我们会玩“鬼抓人”的游戏,就是点名一个人当“鬼”,我们大家去抓他。那时候,别人就误会我们是在打架。
  笔者:看来,大家看到的是表面现象。
  小宇:嗯,对的,其实我们是好朋友。考试时,我愿意把自动铅笔借给他,不过他开玩笑还给我普通铅笔,我就问他要……我们喜欢闹着玩儿。
  笔者:既然你们是好朋友,那喜欢对方身上的什么特征呢?
  辰辰:我喜欢小宇的性格,他的性格很匹配我,我喜欢他陪我玩,喜欢和他同桌。他乐于助人,愿意在后门守餐桶,吃饭也坐那儿吃……
  笔者:小宇是个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小朋友,对不对?那小宇你呢,喜欢辰辰什么品质?
  小宇:他很友善,经常帮助我,有好吃的东西也会分享给我。我很喜欢他,不希望别人不让他跟我玩。
  “积极心理”启示
  理解,才是真的看见。
  如今,大家对“霸凌”一词已不再陌生,但也确实存在把同学间一般的矛盾冲突,甚至玩笑性质的嬉戏打闹,上升到“欺凌”层面的情况。这显示出我们对“霸凌”的认识较为片面,理解也不深入。
  其实,在对“霸凌”的判定中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主观上是否感受到了“身心伤害”。故事中的辰辰和小宇,两人有着深厚的情谊,显然没有受到伤害,反而是被他人定义为“霸凌”,让他们感受到了不快,这启迪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看见他们真实的需要,体会他们真正的感受,这才算真正看见了孩子。 (文/任乐平)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8-8696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