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希黎爱心小学是一所乡村小学,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井叶特西乡西甘萨村,这里是海拔27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条件十分艰苦。但这里却有着许多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孩子,四年级的哩孜史丽就是其中之一。
认真学汉语
兰希黎爱心小学的学生都是彝族孩子,汉语对他们来说需要专门学习,就像我们学习英语那样需要多多练习。上学之前,哩孜史丽的哥哥姐姐放学回到家,就会教妹妹说汉语,没想到妹妹学得很认真,发音也很清楚。
爸爸看到哩孜史丽的语言天赋,想给她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因为当地没有幼儿园,所以爸爸把没有满 7 周岁的哩孜史丽送到兰希黎爱心小学旁听。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等到哩孜史丽正式成为小学生时,她比同龄的孩子口齿都更清楚,也有了一定的拼音基础。
哩孜史丽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先天优势而偷懒:上课时,她努力思考,积极回答问题;下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不会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虚心请教,还会主动参加老师课后的专题训练,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此,她的成绩优异,每次都考到班级的前几名。
同学们有不会读、不会写的字,也会来问哩孜史丽,每次她都认真地当大家的小老师,还会带着大家一起早读。慢慢地,哩孜史丽的写作能力也显现出来,一篇《我家的李子树》,记述了朋友爬树摘李子、爸爸暖心分享李子的故事。文字生动流畅,每个人的性格跃然纸上。
当好小主播
哩孜史丽上二年级时,学校成立了广播站,需要选出4个广播员,她凭借优异的汉语能力和先天独特的嗓音条件脱颖而出。作为小主播,哩孜史丽每天都要在广播站为大家播音,能够跟大家分享好听的故事、音乐和古诗词,这让她感到非常开心。
刚开始做小主播时,播音稿中常常有不认识的字,会难到哩孜史丽,于是,她一有时间就去找老师,把不会的字标注上拼音,然后一直读,读到非常流利为止。后来,她学会了自己查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自己在字典上查找,再标注到播音稿上。
哩孜史丽还会把播音稿带回家去练习,家人们听着她一遍遍地朗读播音稿,都夸奖她读得真好。后来,哩孜史丽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播音也越来越熟练。
六一儿童节,哩孜史丽还当上了儿童节校园活动的主持人。整整3页的主持稿,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了练习,哩孜史丽都“冷落”了自己的朋友,直到她跟朋友解释,自己多么希望给大家呈现一台完美的晚会,朋友才原谅了她。
等到正式上台主持时,她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了大家,完成了这次挑战。舞台上,她的笑容也传递给同学们更多的快乐。 (文/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