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品格·随笔]轻轻放下作为母亲的自大

发表时间:2022-07-04 15:04:00    来源:品格周刊
  怀胎十月的疲惫,一朝分娩的苦痛,数载育儿的操劳,母亲节,母亲们值得所有的赞赏与歌颂。不过,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身为抚育幼小孩子的母亲,也不妨静下心来,重新审视母子关系,有没有以成人的自傲阻碍过孩子的成长。
  当初怀孕的惊喜、首次抱起婴孩、看他(她)吮吸母乳的满足……每位母亲都会融化在初为人母的柔情中,一半担忧一半兴奋地开启育儿之路。慢慢婴儿长高、长大,日常琐碎的牵绊和现实问题的棘手,母性柔情被稀释,育儿初心被推开,母亲日复一日地迷失在孩子升学、择校、兴趣班、成绩等操心且糟心事中,情绪焦虑,孩子感受到“为了你好”的压迫感,不禁对这样的母爱感到迷惑。
  最近全球热播的电影《青春变形记》,聚焦“沉迷妈妈的肯定”带给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崩溃,引起了广泛共鸣。常有隔代原生家庭,母亲将从小得不到家长认可的压力,转为将愤怒倾泻到自己孩子身上。日本作家上野千鹤子写道,她有生以来第一次鼓起勇气对母亲说:“妈妈,我是在离开这个家以后,重新养育了自己。”她的母亲却回答:“那还不是因为我教得好。”这个回答令上野千鹤子震惊,她童年被压抑的痛苦始终无法得到母亲的理解。
  意大利影片《十八个礼物》讲述了一个悲情故事,彰显母爱的同时也给出启示,放下作为母亲的自大,爱才能被感知。40岁怀孕的艾丽莎被检查出罹患癌症,她在离世之前,耗费巨大心力挑选购买18件礼物,待到安娜每年生日,长辈们揭晓一件生日礼物,送上妈妈的关爱。但随着安娜长大,她越来越不喜欢妈妈这些礼物,甚至深感厌恶。
  一直饱受缺失母爱之苦的安娜,18岁生日当天,怒不可遏地离家出走。此时电影设计穿越剧情,让安娜来到艾丽莎身边,陪伴母亲一起迎接死亡到来。在磕磕碰碰的相处中,艾丽莎看见安娜的愤怒,安娜也第一次触摸到自己回避已久的母爱。艾丽莎明白自己以成人姿态为女儿准备的礼物,女儿并不喜欢,她在分娩临近关头重新准备了最后一份礼物,一封给安娜的信。
  安娜回到18岁的生日会,读到妈妈的信,真心诚意地接受妈妈所表达的“我无比爱你”,彼此终于打开心结,与自己没有母亲陪伴的童年和解。该剧改编自真实故事,情感真挚地表达出母爱珍贵。
  作为人母,不妨想想“我小时也是孩子,我青春期也是这样”,轻轻地放下作为母亲的自大,被感知与接纳的母爱,才是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文/田芳)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