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品格·家教故事]变化从《河上的诗意》开始

发表时间:2022-01-18 20:25:00    来源:品格周刊
  大牛是一名农村转学来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在湖北麻城一个小村庄度过了7年光阴,缺乏父母管束的他,学习和生活习惯都有待养成。最让父母恼火的是,他的“心”极为散漫,在课堂上坐不住,总想飞奔到田野,过无拘无束的生活。
  直到他读了本报2021年11月22日刊登的《河上的诗意》后,才发现,田野和河流也有诗意,也可以从书中汲取有趣的知识。
  捣蛋鬼大牛同学又一次被点名批评了,他懒洋洋翻着报纸,一脸无所谓的态度。妈妈气不打一处来,抢过他的报纸,呵斥他赶紧去做作业。
  大牛怒了,他原本和父母感情就不融洽,于是大声嚷道:“我正看呢,读报不是学习吗?”妈妈一见从来不摸书本的儿子竟然“读报”,十分惊诧,细问才知道他正在看一篇名为《河上的诗意》的文章,讲的是人类逐水而居的快乐,以及城市里河流的现状,还有“万里桥边多酒家”的诗意……没想到,大牛竟然也有自己喜欢阅读的领域呢。
  作为麻城农村长大的孩子,广袤的自然是他成长的乐园,妈妈知道,儿子经常在尚未污染的河里抓河鱼、河虾、螃蟹,她还记得有一年回故乡时,儿子还专门抓了一筐田螺,还在山坡上扯了一把紫苏,让奶奶给父母做了一盘紫苏炒田螺……原来,从乡野“移植”到城市的孩子,缺少了很多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也缺乏了家长的贴心体谅,他才会无所适从,变成所谓的“差生”。妈妈意识到这点后,有些惭愧。
  妈妈语气变得柔和,对儿子温言细语:“孩子你看,这个作者小时候一定像你一样喜欢在河流里玩耍,可是他一定也爱学习,要不怎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呢,一条锦江他都能引用出那么多古诗文。”
  大牛不反驳了,他第一次见妈妈和他耐心对话,心情似乎好了不少。妈妈答应他,以后一定会多带他出去玩耍,帮他一点点查漏补缺。大牛很高兴,问妈妈是不是学好了知识,也能把乡村的快活生活写进作文里。妈妈肯定地回答他:“能,肯定是一篇篇精彩的作文!”(任乐平/文)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