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品格·说文]如果没有她 我们可能看不到《汉书》

发表时间:2024-10-25 14:58:00    来源:品格少年
  大家都知道是班固写了《汉书》,却很少有人知道《汉书》其实凝聚了班家两代人的心血,甚至如果不是班固的妹妹班昭,《汉书》可能从此散佚……
  班固为什么写《汉书》
  班固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父亲班彪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学者,经常有人登门拜会、探讨学问。在这样的氛围下,班固很小的时候就贯通古今经籍大义,9岁就能作文。
  班彪晚年潜心续写《史记》,可还没写完就过世了。于是班固继承父亲遗志,遍览藏书,定下了《汉书》的整体框架。
  但当时未经皇帝同意撰写史书是犯法的,班固被人举报,很快被关进监狱,书稿也被查抄。多亏弟弟班超赶赴京师求情,陈述班家父子几十年修史的辛劳,以及宣扬“汉德”的意向。汉明帝才放了班固,并让他潜心修史。
  班固的遗憾
  修史是孤寂的,班固一写就是20年,好不容易书籍成型,却迎来毁灭性打击——大将军窦宪密谋叛乱,班固因和窦家往来密切惨遭株连,含冤入狱。入狱后,班固的儿孙都想和他撇清关系,《汉书》也惨遭散佚。班固悲痛不已,忍不住感叹:“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缇萦是西汉有名的孝女,她的父亲被人构陷乱开药方,要被施加肉刑。当时肉刑有三种:刺字、割鼻、砍掉左足或右足。缇萦为父请命,不远千里赶赴京师,言说肉刑一旦施行,无论鼻子还是脚都无法再安回去,岂不是不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如果非要用刑,缇萦愿替父受罚。汉文帝看完后深受感动,自此取消肉刑。
  身陷囹圄的班固多希望此刻也有一个缇萦出现,来救救自己,救救《汉书》啊。
  班昭与缇萦 历史的相似
  幸运的是,班固的妹妹班昭很有才华。班固死后,她临危受命,揽过了续写《汉书》的任务。她把哥哥散佚的书稿收集起来,重新整理。为了确保没有差错,她查阅了大量史籍,核校父兄遗留下来的散乱篇章,并在原稿基础上补写了八表。
  此外,班昭还竭力传播和普及《汉书》,比如教授大儒马融等诵读《汉书》。汉和帝欣赏她的才华,又让她担任皇后和妃嫔们的教师,班昭由此被尊称为“大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修撰正史的女史家和第一位收徒授业的女教师。(文/徐宪江 笔名江上渔者,资深图书策划人)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8-8696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