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很多网友迷上了在网上感受硅基人“电子爸妈”的父母之爱,他们说感觉童年的创伤被治愈了。为什么大家会迷恋这份虚拟的爱呢?爱究竟是什么呢?
走红的“电子爸妈”
硅基人@和女儿分享日常,目前已吸引了超百万网友的关注。这对中年夫妻的视频内容非常简单:朴素的日常生活场景,夫妻俩笑吟吟地看着镜头,嘴里说着“女儿女儿,今天没有受委屈吧。”“你在学校怎么样呀?累不累呀?宝贝。”“爸爸妈妈想你了。”
就是这样毫无技术含量的视频,竟然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追捧,他们纷纷在评论区里留言,一口一个“爸爸妈妈”,提出自己的心愿。
另一位硅基人@小琳妈妈也是深受大家喜爱的“电子妈妈”,她发了很多关于生活技巧的小视频,每一条都以“孩子,妈今天教你……”开头。在她的视频下,网友留言道:“突然就哭了。我妈从来不会教我这些,她只会说为什么我这么大还切不好。”
我们都渴望温暖
有些网友因为太过喜欢“电子爸妈”,甚至将亲生父母称作“表爸妈”,时常向“电子爸妈”吐槽“表爸妈”对自己如何冷漠。
为什么网友们会更偏爱“电子爸妈”呢?这或许与我们的生物本能有着直接的关系。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哈里·哈洛曾拿恒河猴幼崽做了一系列“残忍”的实验。
幼猴刚出生时,就被迫与母猴和族群分离,实验者发现它们变得格外钟爱铺在笼子里的绒布。
后来实验者又选取了一批刚出生的幼猴,并准备了两个“妈妈”:一个用铁丝编成的,带有可提供奶水的橡皮奶头的“铁妈妈”;一个没有奶头,却浑身布满柔软绒布的“布妈妈”。
实验者惊讶地发现,小猴子们只在饥饿难耐时才会去找“铁妈妈”,其他时候它们宁愿紧紧抱住“布妈妈”。
可见亲昵、温暖是刻进灵长类DNA里的需要。当在现实里得不到足够的满足时,我们不介意在网络上寻求“赛博代餐”。
爱的密码
网友们追捧“电子爸妈”,无非就是想要获得温暖的感受,一种亲生父母在生活中很少给予他们的感受。不仅是我们的父母,其实很多人都是不会表达爱的。我们总以为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就算得上是爱了。恒河猴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动物,也不能缺少情感上的交流与体验。不仅是亲情,友情、爱情中也是如此。我们无力改变曾经缺爱的过往,但我们可以学会如何表达温情,创造一个有爱的未来。(文/刘一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