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阳光开朗的J,却被诊断为抑郁症,这是怎么回事?带着这样的疑惑,笔者开始与J进行深度接触,并决定为她创造一个友善的环境,给予她包容和理解,帮助她走出阴影。
开朗的她为何抑郁
J性格外向开朗,转入班级后很快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学习上认真刻苦,作业质量和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我实在困惑:她怎么会有抑郁倾向呢?
我从她妈妈那里了解到,J初一刚入学,就因为打架斗殴而被记过处分。从那以后,她就不想待在学校了。初三的某天,J哭着回到家,一进门就说受不了了,想去医院,后来才从医生那里得知是患上抑郁症。
但我还是很疑惑:被处分就抑郁了吗?我决定从J那里寻找答案。在聊天中她告诉我,被处分后,她很快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改正了错误。但同学和老师依然对她冷眼相待。同学联合起来排挤她,老师也不是真心对待她,总是严厉地对她说教。她一直不能理解,她明明已经改正了错误,为什么周围人都不愿意原谅她。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3年,J生活在自我怀疑和否定中。上高中后,由于初中的阴影,她想讨好其他人,所以假装乐观开朗,觉得这样大家就会喜欢她。
给她包容和理解
“原来是冷漠使J掉入了抑郁的万丈深渊。”知道了症结所在,我决定让她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爱。我告诉她每一个人都会犯错,知错能改就是成长。并且,当一个人身处逆境时,内心的坚定与自信最重要。别委屈自己讨好别人,坚持自己,让自己变优秀,相信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你一起。
与J相处的日子里,我鼓励她尽情表达自己:高兴时开怀大笑,悲伤时放声大哭。做自己喜欢的事、想做的事,偶尔疯一点也可以。我告诉J:“如果你有烦恼想和老师倾诉,不如把它们写下来。”于是我陆陆续续收到了许多来自她的邮件,她情绪的波动也越来越小了。
一次沟通中,我从她妈妈那里了解到J喜欢动漫,喜欢角色扮演。但妈妈有点反对,她觉得这有点奇怪。我表达了不同的看法,耐心和她解释,最终妈妈同意了J去尝试。后来J常发一些照片给我,我便趁机夸奖和鼓励。此后,她开始变得自信和调皮:我在班里强调大家周末回家要认真学习,J就给我发“约上小伙伴到书店喝咖啡吃蛋糕”的照片,并附上一句“吃撑了,做两道数学题消化一下”。
引导她找到方向
有一天,我了解到J喜欢体育运动。“那高水平运动员项目为啥不去试试呢?”我脑袋里突然冒出这样一个念头。我在网上搜集了相关资料给她,鼓励她参加学校田径队的训练。“如果能在省级比赛拿到名次,考好大学就变得容易。”她听后很开心,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又有更多的机会考上好大学。
她状态越来越好后,我开始和她商量学科学习。我和她一起分析考试成绩,并做了约定:坚持每晚在固定的时间找我拿额外的题单,以研究数学问题。此后J 的学习慢慢变得规律,成绩也在慢慢提升。这学期期末考试,她考到了进入高中以来的最好成绩。后来虽有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但她愿意第一时间来找我聊天,让我帮她分析存在的问题。有时J会莫名其妙不想来学校,逃避学习。我会让J妈妈带她到学校附近某个地方去转转,然后我不经意之间邂逅她们,顺便把她带回学校。
J就这样慢慢走出了负面情绪的影响,我从她眼里看到了希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J一定能够走出抑郁,考上理想的大学,迎接她美好的未来。
笔记:老师如何帮助J
1. 营造一个友善的环境J抑郁的原因在于不被接纳,友好的集体能带给人安全感,满足依恋需求。
2. 肯定负面情绪的价值很多时候我们会把负面情绪当作坏事看待,但其实,我们越是否定,越容易滋生“坏”情绪,肯定、理解它们的存在,反而更有助于稳定情绪。
3. 帮她找到努力的方向人在丧失目标感时,很容易陷入消极、迷茫等情绪中,因此需要一个“局外人”客观理性地帮我们分析思考,找到目标。(文/黄信,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数学教师;罗吉欢,四川天府新区元音中学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