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陆 | 注册

广西:南宁市开通未成年人抗疫心理咨询热线 科学理性面对 疏导恐慌情绪

发表时间:2020-02-26 11:22:00    来源:南宁日报

  “开学时间延迟了,我对接下来的学习感到很焦虑”“我今年初三了,遇到这种情况感到很崩溃,很想大哭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许多未成年人出现了焦虑、恐慌等情绪。

  为了帮助南宁市有需要的中小学师生应对疫情期间的心理困扰,南宁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组建了心理热线服务志愿者团队,开通疫情应对心理咨询热线服务,引导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科学理性面对疫情,消除紧张、焦虑和恐慌情绪,自觉扛起教育系统抗击疫情的使命担当。

  ●开通心理咨询热线 让恐慌情绪有“出口”

  据南宁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耿春华介绍,2月7日起,南宁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热线服务志愿者团队共18人,由中心心理专家和各校专职心理老师组成,为学校师生和家长提供心理援助咨询服务。自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开通以来,截至24日晚,累计接到热线电话400余次。

  记者了解到,热线咨询的主要问题有以下方面:

  一是疫情引起恐慌、焦虑。有些人出现了“疑病”症状,对自己的身体情况非常关注,稍有不适就与疫情联系起来;有的人一天给自己量十多次体温;有的人担心自己会“中招”,陷入失眠、寝食难安的状态;一些确诊患者和被隔离的密切接触者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感到十分担忧。

  二是学生群体对学业的担忧,主要是今年毕业的初三学生和高三学生。一些初三和高三学生担心中考和高考会受到影响;一些学生因为在家学习效果不佳感到焦虑,目前“宅”在家中增加了他们对未来应试的焦虑和压力。

  三是居家期间发生家庭矛盾和人际冲突。长期在封闭空间里朝夕相处,一些人与家人发生了家庭矛盾。例如,有些父母因学生在家没有按照时间节点学习,从而引发争执。

  ●不要频繁刷手机 选择性接收疫情信息

  “疫情引发的恐慌、焦虑、情绪低落等症状,是人们在非正常情况下的正常反应。适当的焦虑能让人们识别危险,起到保护自己的积极作用。”耿春华告诉记者,引发恐慌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疫情的不了解。从权威媒体上了解与疫情相关的信息和科学防护知识,能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安全感。

  此外,真假难辨的过量信息,也是疫情期间引发不良心理的重要原因。超负荷的负面信息,容易引发躯体和生理的不适症状。

  耿春华表示,恐慌情绪是非常事件引发的正常反应。如果过度恐慌引发了严重的睡眠问题、干扰了正常的人际交流则需要心理干预,公众可拨打心理咨询热线寻求帮助。

  耿春华建议,容易听风就是雨、对信息的准确性判断力较弱的人,不要频繁刷手机,要减少每天查看疫情信息和微博等社交媒体的时间;选择性接收信息,只关注几个重要、可靠的权威媒体;通过网络学习、观看影视剧、运动等方式,适当转移注意力。

  有学生担心自己在家里复习效率低,会影响考研复习进度,近日拨打心理咨询热线进行求助。耿春华表示,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分析在家学习效率低下的具体原因,目前自己能做哪些调整才能达到具体的学习目标?通过一些积极的行动和改变,可以逐步增强自己对现状的掌控感和安全感。

  ●“闭关”期间 换位思考缓解家庭矛盾

  受疫情影响,大部分人现在只能在家“闭关”。久居封闭空间、缺乏社会活动,也可能导致一些家庭矛盾和心理问题。

  “刚开始母慈子孝,没过几天就鸡飞狗跳。”耿春华介绍,不少未成年人与家长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生活作息不规律、打游戏等娱乐时间过长、不做家务、不与家长沟通等。当学生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值时,就容易产生家庭矛盾和冲突。

  耿春华认为,未成年人和父母双方都应该换位思考,以相互尊重的心态、对方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平等交流。父母不应以命令式的语气一味指责孩子,孩子也应该认识到父母唠叨背后的良苦用心。

  耿春华表示,目前,未成年人和家长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待在家里,这是增进亲子关系的难得契机,双方可以找到共同兴趣点进行交流。例如,未成年人可以针对当前疫情,教父母做好防护工作、辨别网络信息真伪;还可以与妈妈一起下厨烹饪,与爸爸一起观看球赛,在交流中增进亲子关系。

  ●新闻延伸

  面对疫情引发的负面情绪,该如何自我调节?

  耿春华建议,面对疫情引发的负面情绪,人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自我调节:

  一、情绪调节。承认自己出现负面情绪是正常反应,学会接纳这些情绪,并通过与亲朋好友聊天、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感受、深呼吸、冥想等方式表达负面情绪,为负面情绪找到“出口”;做自己喜欢的事,增加愉悦感。例如,听音乐,与孩子一起做游戏、开展亲子阅读,增进亲子关系。

  二、认知调节。了解疫情相关知识,理性看待疫情对自己的影响。

  三、行为调节。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习惯和规律饮食习惯,跟着网络课程学习健美操、瑜伽、伸展运动等。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施华琼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