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邛崃市桑园镇是著名的风筝放飞之乡。每年春天,倘若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只只色彩艳丽的蝴蝶风筝或连成串的龙头风筝。萌芽的杨柳、吐蕾的山桃、以及在地面上奔跑的孩子们,让乍暖还寒的春日变得温暖。作为邛崃市唯一一所,也是最早开始尝试、实施"知类通达,志翔云天"这一办学理念的农村学校,桑园镇小学校在发掘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从学生兴趣着手,把风筝艺术引入校园,把风筝艺术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特色来打造。2012年,风筝特色文化课程成为桑园镇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特色课程之一,在这里,传承2000多年的风筝文化几乎吸引着每一个向往蓝天,憧憬未来的孩子。 [详细]
大家好,我叫高亚蓝,十一岁,在邛崃市桑园小学读五年级,在我们乡村学校少年宫里我学的是风筝课。
风筝是桑园镇的一大特色文化,人们都特别喜欢。因此风筝课程被列入为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特色课程。
了解家乡的风筝文化,发扬家乡的风筝精神是我的梦想之一,所以我学习风筝课程特别有劲。
制作风筝要学习如何绘制风筝,在绘制风筝的同时提高自己对风筝结构的认识,培养对色彩审美的掌握。
制作完成一个风筝,需要同学之间相互协作,所以这也考验了同学间相互团结的能力。
上一学期我学会了十字风筝,这学期我开始学习燕型风筝,难度在不断升级。
学校专门聘请的风筝制作专职老师教的可好了,她将每个细节和重点通过简单的描述教会我们。
有的风筝支架很小,需近距离的观摩和学习。因此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以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当课程难度提升后,变型风筝的支架制作需要用到火时,老师都会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去完成。
在实际操作中,我学会了通过水和火的反复调制,使竹签不被烧坏,还能按照我想要的形状去变化。
在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下,我知道了原来风筝的制作有如此多的技巧,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在课余时候,我和小伙伴最喜欢到学校风筝陈列室里面去玩,因为这里有许多在外面没有见过的风筝。
在没有学习风筝制作以前我以为这个龙头风筝是用来舞火龙的,今天才知道它原来还可以飞上天呢!
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参加四川风筝比赛赢得了许多大奖,希望我也能做出很厉害的风筝去参赛为校争光。
校长高彦:乡村学校少年宫面向农村学生免费开放,学生们可自行选择参加项目。它既是孩子们的活动场所,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阵地。【详细】
风筝老师李燕涛:学校孩子在没开通这门课程前想要了解风筝,只能通过购买现成的风筝或者网络了解。现在他们可以通过细致的学习来了解风筝。【详细】
学生家长:我的孩子读五年级,参加了学习的美术兴趣小组活动。通过参加这个活动,变得比以前更加开朗,更加兴趣广泛。【详细】
学生家长:我的孩子特别喜欢风筝,以前我们每年春天都出去放风筝,当学校开通这门课程以后,他积极参加,同时我们家长也特别鼓励。【详细】
四川省邛崃市桑园镇小学校长 高彦
随着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发展,不少特色文化融入了农村素质教育课程。怎样才能让特色文化转变成特色课程呢?这些特色课程能给农村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如何维护特色课程开展呢?就此,本网记者采访了四川省邛崃市桑园镇小学校长高彦。
记者:乡村学校少年宫对农村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高彦:乡村学校少年宫面向农村学生免费开放,学生们可自愿选择参加各种活动项目。它既是孩子的活动场所,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阵地,它的建成极大地满足了农村孩子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实现农村孩子的梦想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学校地处成都市邛崃市桑园镇,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小学,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动脑动手能力不强,不善于探究,创新意识淡薄,合作意识不强,缺乏团队精神,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较差,没有责任意识等。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