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陆 | 注册

[原创]教育时评:期待农耕文化教育“开花结果”

发表时间:2020-09-18 10:14:00    来源:未成年人网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一批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实践教育活动品牌,为青少年农耕文化教育提供实践课堂。(9月17日中国新闻网)点击查看>>新闻详情

  打造一批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值得期待。

  城里的中小学生不认识农作物,不知粮食如何长成,错把麦苗当韭菜,以为南瓜是在树上长的,更不知芝麻为何物等,并不鲜见。对此,我们不能怪城市孩子“无知”,只能怪我们让城市孩子接触农业的机会太少了。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有必要让孩子们懂得这样的道理,亲身体验农耕文化,并乐于从事农业实践。

  农耕文化教育,让学生也知稼穑之艰。我国的农业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从人畜耕作的传统农业慢慢走向了现代农业。但是,农业生产依然艰辛,远不像坐在教室里那般清爽干净轻松。对学生进行农耕文化教育,让他们体味稼穑之艰,知悉农作物种植、生长的不易,从而知节约,厉行节约。一次农耕文化体验教育,也许远比百次说教,更能让学生懂得节约的意义和价值。

  农耕文化教育,培育学生的爱农情怀。前不久,袁隆平寄语年轻人:“我希望更多青年从事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高科技的农业,不是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希望广大知识青年投身农业研究!”正如袁隆平那样,将自己一生青春与热血都奉献给农业,需要一份深厚的爱农情怀。通过农耕文化教育,让学生增长农业知识,滋长一份爱农情怀,未来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农业、从事农业,发展农业,让农业生机勃勃。

  农耕文化教育,让优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一些农耕文化,平时散落在田间地头,隐匿在乡村角落。曾流传千百年的农耕文化资源,若不及时加以整理收集保护,随着一些村庄的变迁或消失,一些农耕文化资源也会有失传的风险。开展农耕文化教育,借助农民丰收节的推动,大力建设相应的教育基地,可以让农耕文化得以保护和更好地传承。

  农耕文化教育,给农村一抹亮色。现代农业发展,已不再是孤立的农业生产,还与农业旅游等密切互动。青少年不仅要看山看水看文化以开阔视野,还应脚踏泥土感受大自然的真切,体味农业生产的奥妙与魅力。建立农耕文化教育基地,让城里的孩子亲近土地、了解农业,还能激活乡村旅游,助农增收。

  课堂之余,不忘耕读。农耕文化教育是堂好课,期待开花结果。(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王玉初)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未成年人网 

扫码关注未成年人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号:kids21),了解更多教育妙招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向真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