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陆 | 注册

[原创]成长时评:步行30公里收发作业折射师德高尚

发表时间:2020-04-21 11:37:00    来源:未成年人网

  4月16日,天蒙蒙亮,浙江衢州市常山县宋畈中心小学东鲁完小语文教师王金良和往常一样,穿上运动鞋,背上双肩包出门了。双肩包里装的是班上35个孩子的作业本,王金良前往孩子们居住的4个村,给他们送作业。为确保师生“停课不停学”,常山县教育局从2月10日起推出“现实模拟课堂”教学,全县4.3万名师生都通过空中课堂进行线上学习。为督促学生及时认真完成作业、更好地掌握学生当天的学习情况,从2月底起,王金良每天早上5时多徒步前往每个学生的家中,把批阅好的作业送到孩子们手中。35名学生分布在4个行政村。(4月17日《浙江日报》)

  每天步行30公里为学生收发作业,如果仅仅做一次并不难,难在天天如此并且坚持了47天。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师,用细节去注解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责任担当,用行动体现了一名老教师的职业风范与道德品质。

  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作业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强调都不为过,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让作业布置得下去、收得上来,就成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举。能否顺利实现每天作业的收发和批改,关乎职业态度,也关系到学生学业发展。

  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对触网不深的农村教师和学生都是不小的挑战。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足够的条件保障与监护辅助,没有严格的自律作为基础,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35个学生只有十几个每天能按时上交作业,说明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并不理想,需要调整方式进行改观。让每个学生都能按时按质完成作业,属于最基本的教学要求。

  步行30公里收发作业有多重积极的意义,一是促成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延续。每天写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明,能让学生养成动手和动脑的习惯,长期坚持下去也会终生受益;二是可以起到最大的督促作用。网络教学无法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要求,需要通过实地发现和优化。留守儿童不能按时上交作业,或是网上教学的条件不具备,或是缺乏监督没有完成,或是对线上教学不适应,对知识点没有很好掌握,完成起来存在很大的困难,这些都需要老师区分不同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采取分类处置办法来解决,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更重要的是,老师每天步行到学生家收发作业的亲历亲为,成了被教育者最好的学习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情系学生并高度负责的老师,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与价值培养,无疑具有润物无声的作用。细节令人感动,但也是最好的证明——从为保护作业本安全而被雨淋湿身体,到耐心给每个孩子辅导,再到“再亏也不能亏待孩子”的表白,一个为职业而负责的为师者形象,鲜活地呈现在每个人眼前。

  这是为师者应有的样子,也是每个传道授业解惑者必须努力的方向。在现实中,很多老师总是抱怨学生“不听话”“不懂事”“不自觉”,学习自律性太差,管理起来非常困难,却没有反思自己是否履行为师者应有的责任,是否尽到了最大的努力,是否还存在对学生关心、帮助、爱护不够,是否真正走进了每个学生的内心。

  教育者要有力量,就要像母亲那样关心和注意儿童的心灵。爱护学生、滋润学生,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也是对师道尊严最好的检验。师德关乎教学质量的现实高低,也关系到教育发展和孩子的未来,在全社会都无比关注师德师风建设的当下,步行30公里收发作业,用细节呈现出师德的样子,为师德的建设提供了参照与示范。(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唐伟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未成年人网 

扫码关注未成年人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号:kids21),了解更多教育妙招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向真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