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陆 | 注册

[原创]成长时评:战“疫”儿歌需多些童心、多些打磨

发表时间:2020-02-21 15:56:00    来源:未成年人网

  “通通风,好清爽,巴拉巴拉好清爽……”“洗洗手,害人的病菌全都逃掉啦……”“快来放个假,快给心情放个假……”《洗洗手》《通通风》《放个假》三首歌曲旋律轻快,歌词风趣,音域适宜,很适合少年儿童歌唱。近日,河北籍词作家朱晓双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李艺副教授联袂,为待在家中的孩子们创作了一组儿童歌曲——《通通风》《洗洗手》《放个假》——作为一份礼物送给全国的小朋友,希望孩子们在疫情期间乐观向上,健康成长。(据近日四川文明网)

  2月3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新冠病毒感染肺炎0-6岁儿童预防临时指南》,这为战“疫”儿歌创作提供了权威素材。一时间,大批战“疫”儿歌席卷网络,用音乐传递防疫知识,提升低幼儿童的防护能力,这无疑值得提倡和褒奖。但毋庸讳言,数量虽多,质量却参差不齐。笔者从网上搜索了一下,不少所谓的战“疫”儿歌,不过是将防疫知识改成了四六句,让孩子们像段子一样进行“说唱”,真正谱成曲的还不多,有的甚至还是“长篇大论”,让低幼儿童很难记住。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战“疫”儿歌需要怎样的打磨?

  提起儿歌,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软糯童音和轻快旋律,如流传几十年、影响几代人的《一分钱》《小燕子》《让我们荡起双桨》等经典儿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且具有陶冶儿童情操、启迪心灵智慧、培养良好品质的作用。遗憾的是,没有多少新出的儿歌能脍炙人口、广为传唱。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童心、缺少打磨。我国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说:童心就是真心。就是要用真心创作儿歌,真实反映儿童生活,贴近儿童心理和情感。“儿歌大王”潘振声也曾批评过我国儿歌大多“不及格”,他认为:一首好儿歌应该运用儿童语言,不能做作;创作完一首儿歌,应该让孩子们去唱、去改,“他们最有发言权”!

  上述新闻中的《洗洗手》《通通风》《放个假》这三首儿歌录制后不久,就在重庆市万州区当地幼儿园、小学、中学的一些孩子中传唱开来。它们之所以深受喜爱,其“秘诀”就在于用心打磨。

  同样用心打磨儿歌的,还有广东潮州市流行音乐协会副主席、市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师王丽与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胡泽民,二人共同创作了一首以“戴口罩保健康”为主题的儿歌,“小小口罩,啦啦啦啦啦,保护身体作用大。有它病毒不敢侵,外出还能挡风沙。小小口罩,啦啦啦啦啦,我们大家喜欢它。出门把它佩戴好,健康快乐美美哒。”这首儿歌同样在广大儿童中火热传唱。创作者王丽说,“这首歌虽然短,但一字一句都是推敲琢磨出来的,既要考虑前后押韵,又要考虑儿童的接受程度。创作这首歌,用了将近一周的时间。”并反复试唱、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可见,儿歌不是“小儿科”,创作一首脍炙人口的儿歌,其难度不亚于创作一首流行歌曲。

  当下,颇受好评的战“疫”歌曲《武汉伢》,也是用心打磨之作。热干面、江汉路、黄鹤楼、长江大桥……一个个细节勾勒出武汉这座城市的动人之处,因而格外拨动心弦。所以说,战“疫”儿歌要流传开来,需要多一些童心、多一些打磨。(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付彪)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未成年人网 

    扫码关注未成年人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号:kids21),了解更多教育妙招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向真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