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高招录取季,不少“医二代”选择“子承父业”

发表时间:2020-08-20 07:51:00    来源:扬子晚报

  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医师节的意义更显厚重。战疫英雄的慷慨从容,不仅包含着奉献与大爱,更是用情怀和担当深深影响了下一代的人生选择。在今年的江苏高考志愿填报中,记者就找到了不少“医二代”的身影。深受父母影响的他们,毫不犹豫地喊出了“我想成为这样的你”,选择了医学专业作为自己的人生方向。他们的毫不犹豫和义无反顾,无疑是这个夏日最显眼的一抹亮色。

  为了以后手术操作更精准,高考结束从零开始学钢琴

  学生姓名:张桢 高考考分:408分,双A+,被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九年本硕博一贯制)专业录取

  “我从小就向往成为医生,长大后更是对生命充满敬畏,选择学医是遵从我内心的选择。”今年高考,海安中学的张桢考了408分的好成绩,这个分数让他有很多选择,但他还是选择了学医,最终被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硕博连读)录取。

  张桢对学医的兴趣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的家庭,爸爸张德进是海安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妈妈张艳是海安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长,父母从1997年进入医院工作至今。“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今年疫情期间,让张桢对这句话、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感触。母亲科室有两位护士去了武汉前线,送行回来后妈妈哭了,妈妈每天跟同事保持联系,也让他感受到奋战在武汉一线的医护人员的不易。“那时候我就想成为一名医生去治病救人,真正做好事情,对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高考后,他从零开始学弹钢琴。张桢解释说,考虑到以后做外科手术,手指灵活性对于手术的精准度也很重要。“我现在练习弹钢琴,也想让手指更灵活。”

  这位“医五代”在疫情中,重新认识“医生”这个职业

  学生姓名:陆曦宸 高考考分:402分,双A,被南京中医药大学九年制本博连读中医学专业录取

  来自无锡的陆曦宸,在今年高考中以总分402分,物理生物等级双A的成绩报考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九年制本博连读中医学专业。

  “准确来说我是‘医五代’,在我前面的四代人中,家中都有长辈从医。”陆曦宸笑着告诉记者,自己的爸爸、妈妈、外婆都是医务工作者,从小到大,长辈们会经常给自己科普很多健康管理的知识,也培养起了自己对医学的兴趣。

  陆曦宸可以说是个在医院长大的孩子,他说,选择学习中医的一部分原因是受了妈妈的影响,“我妈妈是无锡市中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我从小就经常跟着妈妈去医院,也能看到医生给患者搭脉、按摩的场面。”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人民见证了医务工作者为生命护航的伟大,而作为医护人员子女的陆曦宸更是亲眼见证了这份伟大,“我妈妈过完年就回到医院加班工作了,几乎忙碌了整个上半年。”陆曦宸心疼地说,在疫情期间妈妈一直奔波劳累,尽到自己的责任,也正是这次疫情让自己更深刻地意识到医生这个职业存在的价值,不仅是救死扶伤,更能在灾难来临时为国家与人民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治病救人,“我要成为一个于国于民有意义的医生。”他坚定地说。

  只有辛苦的学医过程,才能保障治病救人的成功

  学生姓名:吕若婧 高考考分:411分,双A+,被南京大学医学院录取

  毕业于南京市金陵中学的吕若婧今年考入了南京大学医学院,而吕若婧的母亲钱冬兰是一位从业25年的护士。吕若婧从小就对“白衣天使”妈妈的工作充满了好奇,常常去往母亲的工作单位,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了向往之意。

  最令吕若婧印象深刻的,还是疫情期间的一件事:“今年2月正是疫情高峰期,休息在家的妈妈突然接到了单位电话,让她去参加抗疫后备人选培训。妈妈二话不说匆匆赶到医院,虽然妈妈最后没有去支援湖北,但这件事还是挺触动我的。”

  对于“做医生很辛苦”这句话,吕若婧不仅常常听别人提起,她自己也有很深的了解:“通过和妈妈的聊天,我意识到医生这份工作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穿上白大褂就能治病救人,医生同样面临着科研压力、医患关系以及成长周期漫长等诸多难题。”即使如此她依旧报考了南京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只有辛苦的学医过程,才能为日后成功救治病人增添几分保障。我会尽我所能,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医护工作者。”吕若婧说。

  医生父亲的勤奋,让他深受感染

  学生姓名:毛乙臣 高考考分:406分,双A+,被南京大学医学院录取

  来自启东中学的毛乙臣,在今年高考中考出了406分、物理化学双A+的好成绩。志愿填报时,毛乙臣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南京大学医学院。“爸爸是启东妇幼保健院检验科的一名医生,想要‘子承父业’的想法,在我高一时就萌生了。”毛乙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家里有个医生爸爸,对毛乙臣而言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学习上的潜移默化。“爸爸很勤奋,在我家经常会发生的情况是,我晚自习下课回到家,发现爸爸的专业书籍还摊在桌子上,他也在学习进行时。”深夜时分,爷俩在同一张桌子上对坐复习的场景,无疑是毛家最温馨的画面。

  距离开学还有大半个月,毛乙臣已决定要提前“进入角色”,开始为未来的医学生活做一些预习。“学医很辛苦,但这么多学长学姐都可以,我觉得我一定行!”(实习生 张紫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蔡蕴琦 王赟 杨甜子)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陈晓芸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