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育儿·聚焦]孩子的小意见,你真的会听吗

发表时间:2022-02-28 19:47:00    来源:育儿周刊
  我们在读者中做了一项小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向家长提过意见,内容五花八门。但有的家长并不知道,孩子不只是在提要求,更是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家长用心听懂孩子的意见,不仅能深入了解孩子的需求,还能通过儿童的视角,看见不一样的世界。
  孩子的意见为什么重要
  有意见,是孩子不懂事?不,是家长反思的良机
  有时我们听到孩子提出意见,第一反应是觉得伤了“面子”,于是武断地认为孩子是无理取闹。但沉下心细细想来,不难发现,很多时候其实是自己在不经意间忽略了孩子的需要。我们不妨放下成人的身段,虚心接纳孩子的话,得以及时察觉孩子的真实感受,同时也可以借助他们的童言无忌,看见自己的不当言行,获得反思和不断进步的机会。
  聚会上,迪迪看见一位叔叔正递给爸爸一支香烟,于是跑过去把香烟抢在自己手里,认真地说:“抽烟不好!”爸爸感到尴尬,故意板起脸教训迪迪:“这是朋友送给爸爸的,你这样太不礼貌了!听话,快还给爸爸。”可迪迪大声地说:“爸爸抽烟,不光会伤害自己的身体,还会伤害我的身体。叔叔不知道,爸爸应该告诉他。如果他知道,还拿烟给爸爸,那他就不是好朋友!”
  小贴士
  如果家长出于社交礼貌的考量,希望孩子懂得提意见时可以委婉一些,不妨认真与孩子探讨这个话题,并且约法三章,自己也身体力行,不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
  有想法,是孩子不着调?不,是家长灵感的源泉
  在爸妈眼中,孩子总是懵懂无知,可事实上,即使是幼儿园的“小不点”,对世界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并且常常作为意见向家长提出来。成人丰富的社会经验有时会变成枷锁,禁锢我们的思维,而天真烂漫的孩子却能够不拘一格地看待事物。我们不妨试着倾听孩子的想法,让那些灵动的思维给生活带来别样的启迪。
  何绍基是清朝著名的书法家,很多地方都留有他的墨迹。一年秋天,何绍基登上岳阳楼,在旁人的提议下,为岳阳楼写下了“湖边风景最宜人”的横幅,大家都赞不绝口。忽然,人群中走出一个小孩子,指着横幅说:“用这个‘人’字,还不如用‘秋’字妙。”人们都说这个孩子小小年纪竟敢批评大书法家,何绍基却弯下腰,摸着小孩的头说:“说得对,说得对。”说罢,他提笔把横幅改成了 “湖边风景最宜秋”——这幅字至今仍挂在岳阳楼上。
  这样听,让亲子连接更紧密
  面对意见,先处理好情绪再倾听
  在听取孩子的意见时,有的家长可能会情绪烦躁,容易失去耐心,打断孩子说话,或是直接发起火来。实际上,这并不是糟糕的事,情绪表达是每个人的权利,不分年龄,只论程度。即便再有涵养的爸妈,平日里在生活压力和各种事务中周旋,也实在很难时时刻刻保持心绪平和。
  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在有情绪时,以恰当的方式向孩子表达,并且及时处理。家长不妨直接告诉孩子是什么令自己不快,避免冲孩子发脾气,向孩子说明自己需要如何处理,并且承诺调整好心情后再来进行陪伴和交流。用行动告诉孩子,任何人都会有情绪,也让孩子直观地学习该如何应对情绪。
  案例
  丹丹爸爸平日里对各类育儿知识如数家珍,但有时脾气上来,和孩子说话仍会不自觉地大声,把丹丹吓到。几次以后,爸爸告诉丹丹,自己只是因为平时工作不顺心,与她没有关系。爸爸还和丹丹约定,爸爸不高兴时就先去楼下花园跑步,回来后再和她说话。丹丹欣然答应了。
  回应意见,让倾听变得更加高效
  倾听是亲子沟通中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家长认真听,孩子才会愿意说,并且在这种表达中不断成长。但倾听并不意味着光听不说,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反馈,才能让对话深入下去。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家长要停下其他事情,专注地听孩子说,同时揣摩孩子的感受和思考方式。当孩子说完一段话后,家长可以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说出孩子的感受,并且用关切的语气进一步发问,一点点引导孩子自主思考。这个过程中,除了语言的回应,也可以用关爱孩子的行为来表达“我明白你的感受” 和“我爱你”。
  案例
  秋秋想要妈妈陪她睡觉,抱着妈妈的腿反复说:“我爱你,就是想挨着你。”妈妈看着秋秋,等她说完后,拉着她的小手说:“我知道秋秋舍不得和妈妈分开,可是妈妈还有事情要忙,你可以先睡着等妈妈吗?”秋秋表示想等妈妈一起睡,妈妈又轻轻摸着她的头,告诉她:“秋秋对妈妈最好了,妈妈爱你!小朋友要好好睡觉才能长身体,秋秋不睡就长不大,妈妈会担心,这可怎么办呢?”几番沟通下来,秋秋决定自己先睡,“等我快快长大,就能帮妈妈工作,妈妈就能和我一起睡觉了”。
  尊重意见,倾听是亲子有商有量
  “听话”是爸妈常挂在嘴边的词,许多家长都很羡慕别人家那些“一喊就听”的娃,却不知道,孩子愿意听家长的话,往往是因为家长先尊重孩子的意见。
  很多时候,孩子和家长对着干,只是想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主张自己的权利。而家长如果能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主张,甚至自己决策一些事情。当孩子的自主权得到满足,自然更容易接受家长的观点和建议。家长逐步放手,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孩子,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并且更加懂得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甚至超出家长的预料。
  然而,尊重孩子并不等同于事事都由着孩子,也不是放任孩子什么都不管。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Diana Baumrind)将亲子间的相处大致概括为四个类型——专制、放纵、忽视、权威,不同类型的相处模式会给孩子的性格和行为表现带来截然不同的成长。很显然,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家长既不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也会积极回应孩子的意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给予孩子引导和支持。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拥有充分表达意见和沟通协商的机会,独立性和自我约束力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案例
  爸爸妈妈平时很尊重皓皓的意见,经常让他为自己的事情拿主意。每晚阅读后,妈妈习惯顺手把书放在床头柜上,后来越堆越多。皓皓说:“你应该每天看完把书放回书柜,或者隔几天放一次,不能老是拿了不收。”妈妈有些惭愧,与皓皓商量决定,每人当一天“图书管理员”,负责整理散乱的书籍。当天,皓皓就把床头柜上的书全都放回书柜,摆得整整齐齐。妈妈夸奖皓皓,他却说:“是因为你不够好,所以我才这么好。”(文/彭麒宁)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